•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10040
    • 0
    • 分享到

    吳桐:區塊鏈和金融的互相救贖

    2018-9-7 11:04

    來源: 鏈世紀財經 作者: 吳桐

    區塊如何救贖金融


    基于歷史來看,區塊鏈出現是民間對于金融危機提出一種解決方案。

    我們都知道區塊鏈的誕生,第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呈現給世人是比特幣。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和比特幣(也就是區塊鏈的誕生)的誕生,其實背后有著強烈的經濟邏輯和歷史邏輯。

    目前相當一部分區塊鏈經濟研究者持這樣一個觀點,前幾天79歲的北大經濟學院老院長晏智杰先生也是基于這個觀點談了比特幣產生的經濟邏輯:由政府壟斷貨幣發行,并且具有超發貨幣的傾向,進而導致貨幣不穩定。

    但是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只看到了一方面卻沒有看到另一方面。基于金融危機發生的前后時間節點進行考察,可以發現:

    第一,美國M2的增速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與GDP增速大致一致。

    美國GDP是最上面的紅線,美國的M2是下面綠線。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GDP的增長率和M2增長率幾乎是持平的,我還做過更精細的測算,紅線和綠色之間的增長速率幾乎保持相對平衡。另外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GDP的紅線總在美國M2綠線上面且遠高于綠線,幾乎是綠線的1.5倍到2倍。但是中國的情況是相反的,中國的M2幾乎是一直高于GDP。

    所以說,政府壟斷貨幣發行這個觀點是沒有問題的,當前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主流大國更是全部如此。但如果說比特幣是反對政府超發貨幣,這個觀點是我認為是不準確的,因為從金融危機之前看,美國并沒有超發貨幣,美國M2增長率基本上和經濟增長率保持大致相同的增速。

    我們通常會基于邏輯去思考一些問題,但是有時候只靠邏輯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證據。比特幣作為一種基于技術信任的數字貨幣,從邏輯出發,它反對的事一定是貨幣超發。但是我們基于數據看,并不是這樣。

    那我們再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的另一個更直接的證據,那就是中本聰在這個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上留下一句話: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救助的邊緣。比特幣產生的初衷,我們更多的還是從中本聰給我們留下的線索里面去找蛛絲馬跡,因為這是最直接的證據。

    這句話提到了一個核心的概念叫“銀行緊急援助”。銀行緊急援助其實是多種方式完成的。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歐美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都有對大型的金融機構進行援助的舉動。

    對于大型金融機構援助分為直接援助和間接援助。

    直接援助更多的是通過財政政策體現,而不是貨幣政策。比如說,2008年10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七千億美元的金融援助計劃,此后,布什政府還對瀕臨清盤的金融機構直接注資。2008年9月美聯儲向國際集團提供了一千五百億美元的救助資金。盡管與此同時,美國也推出了相應的貨幣政策,但是貨幣政策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間接的。比如在2008年美聯儲分別三次大幅下調聯邦基準利率,將聯邦基準利率調到了0.25%這一歷史最低水平,同時繼續下調貼現利率。

    由于把常規性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用到極致,其后又繼續拓展非常規貨幣政策,推出了舉世聞名的“量化寬松政策”,這都是貨幣政策的范疇。相比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可能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但是對于救助大型金融機構而言,財政政策是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基于歷史證據來看,“反對貨幣超發是比特幣的初衷”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只能說是一個方面,而且不是最直接的那一方面。最直接的方面還是對大型金融機構的救助,對大型機構的救助更直接的體現是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包括我們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前,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其實并沒有說非常糟糕,甚至還可以說還不錯。

    包括我們從導致比特幣問世的直接原因——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進行考察,得到的仍然是相同的結論。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而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直接原因也不是通貨膨脹,而是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的根本原因我認為要追溯到大穩健時期的通貨膨脹目標值。導致資產泡沫有非常多的直接原因,包括金融管制的放松和消費興起等一些其他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要追溯到通貨膨脹目標制。通貨膨脹目標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主流國家央行實行的貨幣政策。一般而言,經典的教材里面會告訴我們有四個最終目標:經濟增長、幣值穩定、促進就業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但是通貨膨脹目標制,規定通貨膨脹為央行最主要的目標。通貨膨脹目標值將通貨膨脹保持在穩定且比較低的一個狀態,并認為在這種狀態下對于經濟發展是最有利的。同時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意味著賦予央行極高的獨立性。在此之前,如果經濟不景氣,政府會有通過央行超發貨幣的傾向,但是在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下,央行具有極高的獨立性,只負責把通脹率給盯住了,經濟增長不是央行應該負責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通貨膨脹目標值在壓低了通脹率的同時,也把名義利率給壓低了。我們知道,在資本市場上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是資產價格和利率成反比,低利率的經濟環境會導致資產泡沫嚴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