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5561
    • 0
    • 分享到

    區塊鏈投資:ICO冰封,VC突入“至暗時刻”

    2018-9-3 09:29

    來源: 核財經 作者: 尹謙

    區塊鏈投資:ICO冰封,VC突入“至暗時刻”


    月初尚在爭論是否冬天將至,月底就堅冰凜冽。區塊鏈行業的季節變換,確實比外面的世界更迅猛些。

    進入2018年,各類投資基金一直被“錢荒”籠罩。惟有區塊鏈領域熱度不減,雖然被政府宣布為非法,但icos(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代幣發行)作為一種新型融資形式大行其道,圈內的認同度和規模甚至超越了傳統的股權投資模式。

    春節期間橫空出世的“三點鐘無眠”微信群引爆了區塊鏈概念后,各路場外資金蜂擁而至。盡管政府監管從未放松,盡管經濟大環境越來越不可捉摸,盡管比特幣價格從最高點一路下跌至腰斬,但在大佬“擁抱泡沫”的口號的口號下,以及比特幣(btc)的“信仰”、區塊鏈的“共識”、通證(token)的社區運營,等不同名義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領域的資金狂歡一直進行。

    直到8月份,一切戛然而止。

    ICO冰封

    按照聞濤(化名)的說法,幣圈不僅僅是進入了“資本寒冬”,而是徹底的“冰封凍結”。

    作為一名資深數字貨幣“信仰者”,聞濤堅持認為,只有ICO才符合“幣圈邏輯”:“誰有項目,說好多少BTC或多少ETH(以太坊幣),直接打過去。不打借條、不簽合同。”等項目發行的代幣(Token)上交易平臺了,賣出獲利。

    聞濤承認,這樣不嚴謹的操作方式引發了很多糾紛,如著名的“李笑來欠3萬個比特幣事件”和“徐明星借給李豐1500個比特幣事件”,但幣圈仍然對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或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等傳統的法幣投資有著深深的歧視。

    “幣圈邏輯”的流行,有事實基礎支撐。

    之前的傳統創業項目融資邏輯都是根據團隊、商業模式、技術、背景、市場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和考察,項目從投資機構的種子融資、天使輪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一直到C輪、D輪、E輪,直至被并購或上市,每一輪融資都有較長的時間間隔,每一輪融資都需要有一個商業模式落地、技術完成等各方面的突破,。投資周期長達數年。

    而ICO融資則幾乎讓上述步驟一步到位。項目方發布白皮書,相當于傳統投資周期的種子期,投資人用以太坊ETH或者是比特幣BTC去購買項目方發行的Token,能否不能夠兌現白皮書上面的想法和愿景尚在未定之數天,但代幣只要上了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投資人就可以賣出獲利。一般的項目從開始到ICO時間約3個月至半年,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夠獲得百倍乃至千倍收益,在傳統投資界是不可思議的。

    區塊鏈項目本就比傳統創業項目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財富效應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所以,ICO的瘋狂是必然的。

    2017年,大批主打ICO模式的Token Fund涌現,ICO融資募集金額呈現井噴式增長。根據ICOData.io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誕生873個ICO項目,募資61.37億美元;。熱度延燒至2018年,一季度募資超過38億美元,其中1一月份募資額高達15.22億美元。

    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全球ICO融資總額圖

    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全球ICO融資總額圖。數據來源:ICOData.io官網

    盡管中國政府于2017年9月4日以七部委聯合公告的形式,明確將ICO定義為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嚴禁包括ICO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但發個白皮書就可能募集近千萬元的現象,以及“百倍幣”、“千倍幣”的傳說,使ICO在中國不可避免地演變成一場大眾的資金狂歡。

    金錢聚集,泥沙俱下。設計項目、發布白皮書、圈內大佬站臺、私募或眾籌或代投、上幣交易平臺,ICO“割韭菜”已經有了成熟的套路。圍繞其間的,是一個充滿欺詐的市場:發布假項目、私募卷款、代投假幣、發布不實信息喊單造勢、以市值管理名義控制交易價格、打造“大師”光環收費“割韭菜”,等等。

    2018年初,幣圈爆發了超級明星(MXCC)跑路事件、英雄鏈(HEC)虛假推廣事件、藝術鏈(ARTS)聯合創始人被扭送至北京金融局信訪辦事件等負面新聞,也有光錐LCC幣、柏拉圖幣等大量傳銷幣被揭露。一路相伴隨著的,是數字貨幣市場的熊市:。比特幣從2017年12月的每枚約2萬美元金,跌至到2018年6月底的不足6000美元金,跌幅高達七成;。主流的以太坊等其他主流數字貨幣也大致如此,大批山寨幣的跌幅更慘不忍睹,“歸零”者眾。

    即便如此,ICO模式至少從表面上看未被動搖ICO模式。ICOData.io數據顯示, 2018年上半年 ICO募得62.07億美元,超過2017年全年的募資額。6月份,《核財經》與多家區塊鏈項目方接觸,后者雖然大多感慨募資辛苦和上交易所費用貴,但話題更多集中在“幣改”、“鏈改”、“通證經濟”等方面等話題,最多再談談長達半年的熊市何時轉向。

    信心似乎是被8月8日以太坊價格暴跌打破的。那天,以太坊價格跌破每枚400美元探底360美元,為年初最高點1400多美元的四分之一。以太坊是ICO的主要融資工具,漫漫熊市本來就令Token Fund和項目方的資產持續縮水,突然暴跌又打斷了很多項目的資金鏈,引起圈內恐慌。回頭發現,先知先覺者早已上岸:同樣是ICOData.io數據,8月份全球ICO融資總額僅為1.95億美元,與1月份數據相比減少87.16%。隨后是8月14日以太坊價格跌破每枚300美元,擊垮了很多人的“區塊鏈信仰”。

    其間,大量ICO項目破發。據,不完全統計,上交易所當天破發的項目一度達到九成,“以前割散戶韭菜,現在連投資人韭菜都割了。”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朱潘跑路”。90后創業者、薛蠻子的得意門生、幣圈戰神,朱潘自帶多個光環,因為被曝在ZJLT(終極賬本)項目中通過挪用私募幣投資、拉盤操縱幣價的方式“割韭菜”,8月6日被多人聚集在其公司維權,朱潘事后發布朋友圈宣布“永久退出幣圈”。


    如果說此時ICO已陷入垂死掙扎的境地,區塊鏈投資進入寒冬;但最終是政府出手,使其被“冰封凍結”。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提示》稱,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公安部都出面了,誰還敢ICO?!”聞濤笑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12下一頁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