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圖表專家,還是通過白皮書進行篩選來做出投資判斷,各種各樣的評論人士都在繼續設計新的策略來解釋特定于加密貨幣市場的信號。
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提出了旨在衡量大型加密貨幣的一個“風險回報權衡”系統,它可以確定比特幣、以太坊以及Ripple等主要資產的“強時間序列動量效應(strong time-series momentum effect)”。耶魯大學的研究還發現了價格和投資者關注點之間的相關性,他們通過對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趨勢的分析得出了這一結論。
Fundstrat的Tom Lee開發了一個被稱為“比特幣痛苦指數”(Bitcoin Misery index, BMI)的“反向指數”,它可以讓投資者知道當前比特幣持有者基于價格的“痛苦程度”,他是在市場陷入類似的困境之際推出這一指數的。
雖然直到現在加密貨幣有著令人感到夸張的波動性,但在加密領貨幣域似乎仍保持著某種自相矛盾的狀態。比如今年夏天加密貨幣領域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重大進展,它的影響可能仍待人們去理解。
本月早些時候,洲際交易所(ICE)——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在內的23家主要全球交易所的運營商——公布了其為數字資產創建全球生態系統的計劃,該生態系統將涵蓋從聯邦監管市場和倉儲到商人和消費者需求的各個領域。
一些人提出這是“今年最大的比特幣新聞”,它暗示著隨著合格托管人的解決方案將大規模地提供給機構客戶,比特幣將出現看漲的價格走勢。而另一些人則提出基于杠桿的金融化可能對比特幣“算法決定的稀缺性”造成不利影響。
但正如后一種觀點所指出的那樣,這將取決于屯幣者們如何選擇與傳統金融世界建立起新的橋梁。在那之前,我們應該會經歷一段非常有趣的時期。
原文: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notes-from-the-brink-reasons-behind-the-crypto-bear-market
作者:Marie Huillet
編譯:Captain Hiro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