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三言財經發布快訊,稱比特大陸完成了5-10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投資人名單包括騰訊、EDBI(新加坡國有新興市場投資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和加拿大養老基金等,投后估值為150億美元。在這條快訊中,還提到了一句話「亦有機構販賣至180億美元」,這句話意味著有大量的財富管理機構正在販賣著這次比特大陸Pre-IPO融資的份額,僅僅區塊律動BlockBeats拿到的各種資管計劃的材料就有5份。
時間到了8月10日,國外最知名的
區塊鏈媒體Coindesk發布消息稱比特大陸即將以180億美元的估值在
香港上市IPO融資,市值預計在400-500億美元左右,記者AdaHui指出參與之前Pre-IPO的有騰訊、軟銀、中金和某政府基金。
8月13日,自媒體雷帝網雷建平曝光比特大陸已經完成了5.6億美元的Pre-IPO融資,投前估值140億美元,投后估值146億美元,或9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了解,該輪融資窗口期很短,很多投資人由于沒有完成投資流程,未能參與到這一輪的融資中。
在Pre-IPO輪融資之前,比特大陸剛剛完成紅杉資本領頭、Coatue、EDBI跟投的B輪融資,獲得3-4億美元融資。
20天的時間里,比特大陸Pre-IPO的機構從多到少,一些當時不斷宣傳的已經投資的投資機構卻沒有出現在最終的名單上。到底哪些機構真正投資了比特大陸,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官方說法,而且在區塊律動BlockBeats在對名單上的投資機構進行詢問時,得到的均是「不予置評」與「不是我在跟進」這樣的回答。
可以確定,Pre-IPO的估值確實在150億左右,與之前媒體報道的數據沒有多少出入,但是這些媒體的消息源都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何出入會如此之大?
區塊律動BlockBeats隨即開始了信息源的追蹤,在追蹤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蹊蹺的地方。我們翻看了國外第一篇報道,也就是CoinDesk記者AdaHui報道的原文,發現了一個致命的低級錯誤:他們把中金翻譯成了中國黃金。
我們都知道,在
金融市場,中金是CICC(ChinaInternationalCapitalCooperation),這是一家歷史悠久、在中國投資界享有聲譽的機構,它幫助大量中國科技公司、國企在海外上市,在比特大陸開始傳出IPO的消息時,中金就已經成為其主要承銷商。
然而Coindesk卻將其將中金翻譯成了「ChinaNationalGoldGroup(中國黃金集團)」,甚至還在文章中提到了「根據Coindesk獲得的文件顯示……」這樣的話,中金兩字,兩家公司,完全不同的意義。如果Coindesk真的拿到了比特大陸的Pre-IPO文件,是決無可能出現這樣的錯誤的,因為港股上市公司的資料都是中英雙語,而且這兩家公司在英文寫法上實在相距太遠。
通過對這篇文章作者AdaHui的進一步調查,我們發現這個Coindesk的這位作者自從5月入職Coindesk之后,只發布過3篇文章,該帳號存在重大疑點。那么只有兩種可能:
1、Coindesk根本沒有拿到任何相關文件,作者也同樣對中國資本市場完全不了解;
2、這是一篇比特大陸投放的用來拉高估值、催促Pre-IPO投資者打款、吸引投資者購買IPO份額的的軟文,而公關直接將中文通稿發給了英文媒體,導致英文媒體翻譯錯誤。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