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來說,幣改的本質是搭建一套通證的價值激勵體系,一般會首先考慮把資產通證化。
這里所說的資產包括房產、專利、作品、商標,也可以是目前企業的現有積分體系。甚至也可以創造一種排他性的資產,如加密貓這種虛擬寵物資產,或者像 Decentraland 一樣創造總量有限的虛擬數字土地,進行拍賣,不同的地段拍賣出不同的價格,買家可以利用這些數字土地建造自己的數字商業,開店鋪掛廣告費,也可以出讓這些虛擬土地增值。
但目前最常見的仍然是積分體系的改造和優化。
仍然以 Bizkey 為例,其本質上仍然是積分系統的升級。它希望用通證激勵的方式,實現交易數據歸商戶所有,商戶之間的流量共享,以及消費者對積分的使用更便捷。
Bizkey 的雙
token 機制中,其中一個 token “BZKY”是基于商戶上傳的交易數據,發放給商戶,BZKY 同時作為對商家交易數據資產的確權和激勵上交易所交易。另外一個 token “TIME”基于用戶的消費行為予以獎勵。TIME 不上交易所,僅作為通行積分在 Bizkey 生態內通存通兌,實現商戶之間交叉引流的基本共識。
光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商戶可以拿到數據所有權更方便營銷經營,消費者從不通商店消費可以獲得同一種 token,攢夠一定數量可以兌換相應權益。因而 Bizkey 的設計目前被認為是較可行的。
Odaily星球日報觀察到,其實對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積分系統的升級是他們當前對幣改最大的需求。實際上他們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將積分系統遷移到鏈上。將積分系統遷移到鏈上有好處嗎?理論來說是有的。
將積分系統遷移鏈上,一旦發行規則之后,通證不再在企業的內部循環,而且其價值不再由企業自身決定,而是由市場決定。因為客戶使用通證的方式并非只能與企業進行兌換和交易,也可以與其他人,或者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和變現,這樣就使通證價值更加公允而不容易被公司操縱或者暗中稀釋價值。
同時,由于通證數目的確定性,發行規則和增發規則由智能合約限制,在發行量已經確定的情況下,需求量的提升會影響供求關系從而使得通證的價值提升。這樣早期用戶由于可以享受到企業銷量增長的紅利,更容易向周圍的朋友推薦好的產品,同時可以實現持有通證的增值。這樣就節約了營銷成本,可以做到低成本獲客的同時,達到 “病毒式營銷” 的目的。
若僅僅將積分體系遷移到鏈上,好像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但若以此為開始,為通證接入更多的應用場景,共建通證生態,那才是如文章開頭的那位企業家一樣的通證派更愿意去相信和實踐的幣改藍圖。不過誰又能說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優化不值得期待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