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鴻飛 | NEO 創始人
跟別人介紹
區塊鏈,人家腦子里就會浮現兩個字:泡沫,這已經成了很正常的反應。甚至連已經入場的從業者,內心深處也有許多焦慮和不安,不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泡沫?
區塊鏈是不是一個泡沫呢?
我們知道經濟增長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粹的科學技術進步,它是直接對生產力的一個提高;還有一種是對資源配置更好的利用,今天看到很多組織結構的安排,資本市場的出現,甚至是政府機構的再分配,就是對資源進行更好安排。
目前,資源的安排是通過市場和政府這兩個機構來完成的。
我們看看市場是如何安排資源的?這是一個典型交易的場景:假如我是左邊這個男人,我有一個蘋果,但想要一個香蕉;而右邊這個女士有一個香蕉,很想要一個蘋果,只要這個交易是雙方自愿產生的,交易完成之后,雙方都是獲益。
在市場里面只要交易是自由發生的,一定整體趨好。如果有一種機制能夠保證交易更多地發生,那它一定是一個更好的制度安排。
但人們往往會忽略:交易是有成本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科斯,在1970年寫了這本書叫《企業的本質》,第一次以學術的方式定義了交易成本這件事情。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獲得的成本,比如互聯網獲取信息成本很低;還有談判的成本,比如出租車是一個固定價格,股票的交易市場有一個很完備的買單和賣單的訂單簿,這些發明都是為了降低協商或討價還價的成本。
《企業的本質》里面提到了一個概念就叫做企業的邊界。企業是有邊界的,很多大公司里面想要跨部門進行協作時特別難,有時企業內部交換資源的成本已高于你在市場上獲得同等資源的成本。這時,這個企業規模就增長到一定的限制了。
通過市場來進行資源分配,從這個方式來看,區塊鏈在這件事情里面能夠做到什么呢?
區塊鏈本身是一種記賬的技術,伴隨著不同的記賬技術,會出現不同的組織形態。
不同的記賬技術帶來不同的協作規模,用泥板記賬的年代,可以協作的規模是非常小的,最多是一個部落的規模。但是當有了電子表格,有了可以用紙和筆記賬的時候,出現了有限公司、股份公司這樣更大規模的協作。今天有了分布式賬本、
區塊鏈技術之后,能夠給組織形態、政府管理、協作規模都會帶來很大提升。
區塊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交易保障的成本,或者說降低信任的成本。區塊鏈不是泡沫,有真實作用,通過
token來運轉,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