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兩個公有鏈的創設。第一個是NEO公有鏈,是運行智能合約的平臺,2014年做的公有云。第二個是分布科技,基于2014年到2016年之間收到了很多企業,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的
區塊鏈建設需求而成立的。
分布科技在做很多
聯盟鏈、私有鏈探索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礙,很多項目就停留在了POC階段,很難再進入到生產環境。
我們發現,區塊鏈世界和實際世界結合時都缺少基礎設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數字身份以及背后那些可信的數據。
分布科技在2017年發起了一個新的公有鏈,用來解決數字身份以及數據交換的問題,這個公有鏈叫本體。
作為公有鏈的創始人,我認為公有鏈未來有八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擴展性。今天區塊鏈的擴展性是非常差的,對NEO來說,我們希望在2020年通過一些架構上的設計,新的一些結構,能夠做到十萬的TPS。大家聽十萬這個數字是不是沒有任何感覺,因為經常聽百萬甚至幾百萬TPS的,那都是吹牛的。
第二,對隱私的保護。區塊鏈是一個公開的賬本,怎么來保護這個隱私呢?我們最近投資了一個以色列密碼學家所創立的公司,他有新的隱私保護機制,這是很有潛力的一個密碼學的方案。
第三,缺少形式化的驗證。今日,某智能合約被黑客攻破了,損失了幾千萬美金。一個合約越來越復雜,必然會是有bug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形式化驗證,先用一種形式化語言描述出來這個合約到底想干什么,是從A轉賬到B,A少一百塊,B多一百塊,他有一系列的工具,最后變成一個可執行的代碼,附著一個證明,有了證明之后就能知道你的合約確實是對你精確的邏輯描述在進行編碼。
第四,存儲的限制。鏈上的存儲是非常昂貴的,所有的數據在全球同步,這件事情怎么解決呢?需要一個分布式的獨立的存儲的項目。我們做一個NEOFS的一個模塊,它會是NEO的一部分。
第五,不可持續的共識機制。主要是指挖礦的一個機制。
第六,缺少治理和標準。我們在做一些組織架構的調整,另外也有一個叫做NEOX跨鏈的協議,能夠在不同鏈之間進行跨鏈資產的交換,甚至跨鏈的智能合約的運行。
第七,缺少合適的工具。以NEO為例,我們支持不同開發工具,不同的成熟語言。
第八,量子計算機的攻擊。基于橢圓曲線的密碼學機制是很容易被量子計算機攻擊,我們找一些新的密碼學機制,其中有一種基于鎘的密碼學。
市場越是投機氛圍濃厚,越是需要技術實力雄厚的團隊作為項目的支撐,專注于項目的基本建設。相反,不注重技術的團隊也許將會十分危險。
我深信不疑,區塊鏈有著改變人類社會的潛力,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到技術本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