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所有的生態。最好的是
比特幣和
以太坊,包括它們的研究生態。你想全世界有多少大學在圍繞比特幣在做研究?全世界又有多少大學會圍繞其他公鏈做研究?這個差別是很可怕的。你每天看到的blockchain相關的論文,大概率是跟比特幣相關的。他們在做研究,天然就是在幫比特幣做事。哪怕做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做新的公鏈,但這么多人在幫助你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缺點,這就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
Daniel :其實以太坊的實力也很強。但是以太坊整個生態就像洋蔥一樣,最里面一層是公鏈,外面一層是智能合約、開發工具、社區等等。這是以太坊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我們現在看到優勢在逐漸減少。這個生態可能反過來裹挾了以太坊的發展。
Terry:以太坊看起來有DApp,我們好像還比他們少走了一步,只是把公共賬本存儲的數據給泛化了。少走這一步是退步嗎?我們認為是進步。因為以太坊把計算和存儲揉在一起的做法是錯的,但是我們當時也沒有發現這點,我們當時也非常激動,覺得World Computer這個概念太棒了。但是當你在這個行業里打磨了這么久,經歷了這么多事,你會發現這條路真的很難走下去。所以我們要做減法。我們認為智能合約就應該放到second layer 去做。
Jan: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創造一個新體系的過程,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概覽了所有的東西之后,才自成一派。其實這個挺能說明我們的信心的。投資人會問我們為什么不做Sharding(分片),其實你 second layer 解決好了的話,甚至都不需要做 Sharding。當然我們也可以做Sharding,這不矛盾,但我們現在判斷大概率是不需要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