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因為我們需要自己去踩坑,了解開發者的需求。你不能只是簡單的問一問開發者,或者自己空想。一定要自己實現一遍,才能知道開發者需要的是什么東西。
整個行業的思潮已經轉變了,
區塊鏈行業可能到了快要出現 tcp 這個 stack 的階段
橙皮書:Nervos 這套思路,或者說這整個體系的想法,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Jan:有很多因素。總的來說是整個行業共同發展的結果,并不是我一個人想出來的。
區塊鏈的發展其實經過了好幾個的階段。一開始是
比特幣,然后是
以太坊,在這中間出現了很多別的思路。最開始比特幣出來的時候,大家的想法是區塊鏈要做“貨幣”。現在來看,想的太窄了,但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設想,人們甚至很難理解這個想法。
以太坊出來之后,這個想法變成了我們要做“世界計算機”。以太坊想把所有東西都塞到區塊鏈里面來做,于是我們有了“信任”。
但發展到后面,大家慢慢開始反思,區塊鏈到底是什么東西?它到底應該用來做什么?你能看到,區塊鏈的核心是密碼學和博弈論,怎么利用這兩個點,去解決區塊鏈遇到的問題?比如scalibility。
以太坊是把所有東西都往區塊鏈里面塞,這種情況下要提高 tps就很難。那么行業很自然地會開始轉向,大家會想,也許不應該讓區塊鏈做所有的事情?而是把一些東西拿出來,就讓它做最擅長的事,然后配合工程的方法去放大它。
區塊鏈已經表現出來,它是一個很強的信任引擎,大家都相信它。問題變成了,你怎么去利用這個點去構建更大的系統。
橙皮書:這是兩種非常不同的思路。
Jan:一種是我發現它是很強的信任的點,我往這個點里加入很多東西,讓這個點變得很大;另一種是,我怎樣在這個點的外圍去做一些事情,放大它的效用。第一條路我們已經嘗試過了,覺得很難,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去走第二條路?
我們現在在說的 layer 2(也就是第二層拓展),閃電網絡其實非常早就提出來了。只不過那時候大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是什么,所以它不會形成很壯大的聲音。等到以太坊橫空出世,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以太坊成了那個最主流的聲音。以太坊遇到問題之后,大家又會想,閃電網絡好像不錯,state channel也可以試試,還有Plasma,其實 Plasma 就是閃電網絡的創始人提出來的。
當你去審視這些發展的時候,很明顯能感覺到這是一個行業思潮的變化:大家都開始嘗試走第二條路。
區塊鏈的信任是沒有來源的,或者說它是通過能量轉化而來的,電力和算力創造了信用,所有人都相信它,在它上面沒有再高的了。如果我們同意區塊鏈是最高的信任來源,好,那我們怎么去設計這套系統?所以現在我覺得整個思潮都已經轉到這邊來了。
橙皮書:這種行業思潮的變遷很有趣。打個比方的話,我們就像在一片黑暗森林里,本來是沒有光的,中本聰第一個劈開一條裂縫,射進來一道光,讓大家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用程序創造貨幣!于是大家蜂擁著從這道縫擠了進去,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接著是Vitalik創造了以太坊,大踏步的往前,從“貨幣”變成了“世界計算機”。但是隨后人們發現,這一步跨的太猛,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只得往回撤一步,用分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非常典型的“正,反,合”。
Jan:對。
橙皮書: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思潮嗎?tcp/ip 大概是 1974 年推出來的,http 是1990 年左右,中間隔了十幾年,有新的協議出現嗎?
Jan:中間出現過很多新協議。比如新聞組 NNTP 協議。NNTP 是互聯網之前的互聯網,它不是用瀏覽器去看的,而是用一套軟件,像收郵件一樣去收新聞。還有 BBS 用的 telnet 協議。我讀大學的時候, BBS 在大學里還挺流行的。
橙皮書:互聯網的協議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有為后面的業務邏輯做適配嘛?
Jan:沒有。但是互聯網一開始就是分層的。tcp設計出來就是四層結構,OSI 模型則有七層結構。這些技術棧有很明顯的工程化、結構化思維。在 tcp 出來之前,還有很多不同的網絡協議。但是 tcp出現的時候,大家也是開始覺得要分層了,讓它分工做不同的事情。然后這套協議也很好地運行到現在。但是你當時肯定不會想到現在還有“直播”這種業務。
類比來說,現在區塊鏈行業可能到了快要出現 tcp 這個 stack 的階段:大家開始考慮分層了。
最重要的是,分層應該要整體去考慮。不是先有 layer 1 再有 layer2,而是整個一起設計再推出來。layer 1 需要做改變,它不是要做世界計算機,不是直接面向用戶的,而是要服務開發者。就像 ip層就是要給 tcp 層用的,而不是要去做直播的。你的設計目的變了,結構肯定也會變。
這個類比也說明了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現在我們沒法預測到直播這種業務,但是將來一定會出現,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想象到的東西。這點我是非常確信的。比如我前兩天朋友圈里轉的那個回收垃圾幣的例子。它是疊加在新概念上的新概念。眾籌去把垃圾幣回收這個概念,是建立在有垃圾幣的基礎上的,你根本沒辦法預測。就像互聯網一樣,tcp時代的人沒法預測直播的出現。
加密經濟會出現許多“新概念上的新概念”,所有
金融玩法都可以疊加到數字資產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