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創業的人都知道,創業是最具風險的就業方式,沒有之一。創業九死一生,基本上就是萬人坑。那么問題來了:老人創業,可行么?
事實上,“鼓勵老年人創業”并非中國首創。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中小企業廳發布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從1979年到2012年,日本的創業者平均年齡越來越大,老年人占比越來越高,到2012年時60歲以上的創業者已經占據了32.4%。簡單地說,日本創業人群約1/3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對于這個現象,旅日作家徐靜波有他的解讀。他認為,日本老年人創業有經濟基礎,從平均水平看,在60歲退休時,積蓄加一次性退休金有折合人民幣100萬元左右。日本人習慣于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對老人來說,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的延續。有資金來源,有行動意愿,這才是日本老人創業的根本支撐。
反觀中國,老年人創業的第一道坎就是資金關。未富先老的中國社會,有多少老人能拿出足夠的資金去創業?有哪家銀行或者VC/PE愿意投錢給退休老人創業?沒有足額積蓄,沒有貸款來源,老人只能拿出“棺材本”創業,一旦失敗,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社會救濟危機。
其實老人創業在日本也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不少人持負面看法。日本財經類刊物《東洋經濟》的一位作者曾揶揄稱,“老年人建立的公司很少是成長型公司”。換句話說,那些少量出來創業的老年人,也不過是為了維持生計或找些晚年樂趣,做些
餐飲或旅館的營生。
而韓國的情況與日本有類似之處。在老齡化問題的壓力之下,韓國的老年人創業現象也很普遍,而且帶來了失敗率高、同質化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媒體人丁陽曾撰文分析,不少韓國老人的選擇是,五十多歲退休后就直接轉戰創業,然而通常情況下,沒有經過任何的訓練,會導致創業失敗率過高。韓國老年人的典型創業方式是開餐館,然而目前韓國的餐飲產業已呈飽和狀態,每1000人就有11家餐廳,比美國高出18倍……這些創業失敗后的人也很難回到傳統的工作,轉而成為低收入人口,乃至于韓國財政部長都表示,中年轉業是傷害韓國經濟的重要問題之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