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公司結構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基石,它的出發點是讓公司的股東利益最大化,那就會要求有一個閉環,我的是我的,你的仍然是我的,這是一個零和游戲。而社區的機制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專利與開源技術在兩年之前是勢均力敵的,專利是傳統商業的玩法,開源是社區的玩法。但在之后的分布式商業發展中,關鍵信息與技術的開源會成為大規模協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正的
區塊鏈商業模式是公鏈上長出來的,而不是一個公司簡單地應用
區塊鏈技術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不認可
聯盟鏈。一個擁有好的機制的公鏈上會長出豐富的業態,比如去中心化的商業、去中心化的保險和銀行等等,大家愿意把所有的資源放在上面去合作、相互賦能。
互聯網的企業已經將中心化做到了極致,所有的數據都是企業擁有的,不對外開放。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行業的改造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數據主權在哪里,你是否可以將數據拆分到個人級別,然后進行全面共享?如果無法清空自己,舍棄既得利益,那么互聯網或傳統企業 區塊鏈將會是偽命題,而建立在數據主權基礎上的 區塊鏈才有可能。
區塊鏈作為一個業態,本質是大規模協同工具,不是一個產業;其次,我們無法預期它的最終形態,但我們可以根據區塊鏈的邏輯來判斷哪幾種場景可以先后進行區塊鏈化。
比如,行業需要特定的基礎設施,以前行業里不具備的業態,現在在區塊鏈下可以實現了,這關系到行業的增長。再比如更快落地的多方場景,目前主要的是
供應鏈管理、
金融,以及溯源。
最終,不在區塊鏈上面被自證明的數據,可能會成為劣勢,無論是效率還是信任程度都較低,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商業化進程。同時還有被重復使用的可能性,比如中國征信的問題之一是資產重復抵押,因為所有的數據都是不開放的。所以最后不是哪一個公司或哪一種技術來推動,而是所有企業為了適用環境而不得不使數據上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