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是把一個資源集中化后的壟斷市場,分享經濟是把資源分享給社區,但當分享經濟規模化、產業化后就成為了共享經濟,因為專業服務的進場必然逼退在品質上不具備競爭的非專業服務,進而解體分享的本質,使之退化為一個變相的租賃市場。
滴滴打車是獨享經濟的典型產物,它花了60多億壟斷市場份額,有了定價權,對消費者而言,雖然解決了打到車的痛點,但價格卻不降反升,所以它不是一個普惠
金融,本質上是一個資本驅動的市場,是壟斷經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而分布式商業只是分享經濟的一個業態表現,它是社區自主驅動的,一開始就有一個合理的激勵機制。
分布式商業背后有去中心化的思維,但并不意味著去中心化,更準確地來說是去中介化。
區塊鏈首先解決的是確權問題,所有的數據應該歸還給創造數據的人;其次是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量化以及貨幣化,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數據的CEO,可以經營自己的數據并賺到錢;最后是智能化合約自動執行,不可篡改、完全透明、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信任的成本,減少交易的摩擦,從而提高效率。
實際上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相對的,兩者之間在不斷轉換。完全去中心化是美好的烏托邦,是一個理念,它并不是我們進行分布式商業探索的最終目的,我們最終要實現的還是整體效率的提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