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技賦能,打造
低碳產業創新高地。以應用帶創新,搭建多層次低碳技術創新與應用平臺。開展低碳核心技術攻關與推廣,推動高效太陽能電池、電化學儲能、綠氫制甲醇等低碳
能源消納技術研究,加快新型碳捕集材料、二氧化碳驅油、海底封存等CCUS技術創新,鍛造綠色低碳產業競爭新優勢。面向綠色低碳、生物制造、新材料、未來能源等領域,推動一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到2030年,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平臺體系基本構建。到2045年,非化石能源先進示范、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先進電網構建、CCUS等領域關鍵低碳技術全面推廣。
5.向新求質,推動新興低碳產業發展。加速智能制造與綠色低碳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海南特色新質生產力。聚焦航天
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風光氫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綠氫氨醇特色產品鏈。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以及“航天+”產業體系。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加強
人工智能與“陸海空”科技的融合創新。構建“國家公園+”生態旅游體系,推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現代物流、醫療健康、現代
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低碳化、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化延伸。
6.提升碳效,加快傳統產業低碳轉型。推動石化、建材、造紙、礦業等傳統產業應用節能降碳先進設備,開展電氣化改造及新能源耦合、高載能工業負荷靈活用電改造示范。加快園區低碳化改造,開展零碳園區建設。開展石化化工產業“5G+工業互聯網”綠色化、智能化融合提升改造,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推進綠色勘查,建設綠色礦山和智慧礦山。
到2030年,全省60%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到204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較峰值期下降65%。
7.循環降碳,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推動產業上下游資源大循環,推廣低碳
水泥生產和生物質化工前沿技術。推動全生物降解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建設國家級全生物降解產業基地。開展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棄物回收處置與循環利用創新示范,推廣農林有機廢棄物高效生物處理技術,打造新型生態循環產業鏈。在包裝、紡織、建筑等行業加大生物基材料及制品推廣應用。推進企業梯級微循環,推廣園區集中供熱,實現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
到2030年,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87%以上,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88%以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