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發零碳資源,構建新型零碳
能源供給系統。構建零碳電力系統,確保昌江核電二期建成投產,加快建設昌江核電5、6號機組項目,啟動建設洋浦綠能項目。開展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設,合理布局集中式光伏電站。積極發展海上風電。促進氣電調峰轉型,推動燃煤機組適時退出、應急備用。構建工業零碳熱力系統,推動核電余熱供熱,探索高溫氣冷堆供熱技術,應用垃圾焚燒、工業空氣源熱泵等零碳供熱形式。
到2030年,零碳能源供給系統初具雛形。到2045年,零碳能源供給系統全面建成。
2.開展電能替代,建設高靈活性電力消納系統。推廣工業、建筑、交通、
農業終端領域電能替代,增強電力負荷彈性。提高綠色電力消納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實現綠色電力可溯源、可核算,增強出口產品
低碳競爭力。推動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促進局部區域電力電量自平衡。
到2030年,終端領域電能替代成效顯著,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年度最大用電負荷的5%。到2045年,除工業和跨省交通外,終端部門實現100%電氣化,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年度最大用電負荷的15%。
3.加強協同調度,打造安全韌性能源保障系統。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提升新能源供電安全性,有序發展新型儲能技術,加強應急備用能力建設,構建能源安全監管體系。推進電網升級,優化網架結構,形成柔性發展的主干網架。合理配置布點容量,提升配電網承載力和靈活性。發展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推動電網智能升級,加快“云大物移智鏈邊”一體化建設。
到2030年,初步形成適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的新型電力調控網絡。到2045年,全面建成柔性、智慧、安全的能源保供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