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機制仍然存在著被攻擊的系統風險,畢竟依然可以中心化,資本越多者越容易成為掌權的中心者;純PoS機制的
加密貨幣,只能通過
ico的方式發行,這就導致“少數人”獲得大量成本極低的加密貨幣,在利益面前,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大量拋售,這其實也是一種中心化機制。另外,并非所有節點都愿意挖礦、永遠沒有最終性,需要檢查點機制來減緩這個問題、也容易產生分叉。
為了提高效率,在需要網絡節點驗證的POS基礎上,有開發者提出了可以在有限的集合范圍內進行投票驗證的DPOS機制。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稱作授權股權證明機制。BM(Daniel Lariner)的EOS選擇的就是這種共識算法。
顯然,集群或社區內參與的節點越多則效率越慢。一個典型的分布式數據庫,多副本的效率肯定比單副本效率低很多倍。故而,DPOS給出一種思路,將成千上萬個POS節點,通過某種機制(例如持有代幣的數量)選舉出若干(奇數個)節點,在這幾個節點之間進行投票選舉出(在一些實現中甚至會在這些節點間以令牌環的方式進行輪詢,進一步減少投票開銷)每次的檢查點(出塊)節點,而不用在網絡中全部節點之間進行選擇。
這種將所有節點分為領導者與跟隨者,只有領導者之間達成共識后才會通知跟隨者的機制,能夠大幅度提升選舉效率。在幾十個最多上百節點之間進行一致性投票一般來說可以在秒級完成并達到共識,因此DPOS機制可以將檢查點(事務確認時間)提升到秒級,通過減少投票節點的數量或采用令牌環機制甚至可以降低到毫秒級。
驗證投票的節點少了,效率提高了,但是大量的節點就必然存在“被代表”的風險,它與備受詬病的“人民代表”機制完全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有效的制約,導向的必然仍然是中心化。現實中EOS
區塊鏈系統就基于20多個超級代表,這意味著如果超級節點被控制,網絡就必然難免存在被財閥壟斷控制的安全風險;顯然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