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23年2月16日,
湖州市南潯區練市鎮生態聯勤警務站組織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和生態警長對轄區花林村開展聯合巡查,發現一處圍墻內存在冒黑煙、氣味刺鼻的異常情況。經勘查,該處為一廢鐵桶處置點,場地內存放大量廢鐵桶及切割壓平的鐵皮,現場油污滿地。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南潯分局(以下簡稱“南潯分局”)立即對現場進行勘察,執法人員對現場負責人進行了問詢和現場取證工作,查扣涉案各類廢鐵桶100余噸,初步判斷上述廢鐵桶可能為沾染廢礦物油的廢棄包裝物(廢物類別HW08),南潯分局隨即將案件移送南潯區公安分局。當晚,南潯分局和南潯區公安分局立即組織精干力量對加工點進行蹲守,通過調閱監控查獲了一輛非法運輸危險廢物的貨車,鎖定涉案鐵桶來源。
為深挖犯罪網絡,生態環境部門充分強化與公檢法部門的溝通對接,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性質和實施后果,先后5次與公安機關開展證據及案情會商,3次與檢察機關組織專題研討,為打擊工作提供方向。公安機關切實發揮“大數據”技術偵查優勢,第一時間對涉案人員的整體犯罪網絡架構、資金情況進行梳理,溯源包含收購、運輸、切割、銷售等環節在內的整個黑灰產業鏈條,為案件順利收網提供支撐。經多次調查研判,本案最終鎖定了15個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非法處置中間人,進而明確20家上游涉案企業。
經查,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以吳某某為首的非法處置中間人在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通過趙某等多名廢鐵桶販子從省外多家源頭企業非法收購盛裝樹脂、燒堿、油漆等原料的廢鐵桶(廢物類別:HW08,廢物代碼:900-249-08),運至湖州市南潯區花林村加工窩點,以“破碎—拆解—壓平—打包”方式非法處置并售賣危險廢物900余噸,處置后的鐵皮售賣至
山東、
江蘇等地。整個加工過程未采取防滲、防護措施,使含有苯、甲苯、石油烴等有毒有害成分的廢油對周邊土壤造成嚴重污染。目前,公安機關已分四批次向檢察機關移訴31人,部分線索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查處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9號)第一條第二項的規定,吳某某等人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涉嫌污染環境罪。
2023年2月16日,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南潯分局將該案件移送至湖州市公安局南潯分局,公安機關當日即對該案件開展立案偵查。2023年6月29日起,公安機關已分四批次向檢察機關移訴31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7人,涉案金額達到300余萬元。9月28日,湖州市南潯區人民檢察院向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4人,其余人員正在審查起訴中。
【啟示意義】
生態環境部門和公安機關有效發揮各自優勢,及時聯勤聯動,堅持“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以“非法加工廢油桶”為切入點,通過順線追蹤、徒步摸排,將廢桶流出企業、收購小販、運輸司機、加工作業等犯罪環節串聯,揭開了危廢鐵桶處置的“灰色利益鏈”和“行業潛規則”,一舉斬斷黑色產業鏈。后期,生態聯勤警務站工作人員針對廢鐵桶非法處置領域開展專項排摸工作,再次破獲兩起廢鐵桶非法處置污染環境案,有效延伸了基層問題發現觸角。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