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方法學采用了行業和國際通行的抽樣調查方法,通過造林作業設計、林草資源一張圖等,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和高分辨率地理空間數據確定造林面積,通過測量樣地內林木的胸徑、高度、覆蓋度等參數,并針對不同樹種運用對應的生物量方程,計算獲得減排量。生物量方程引用了權威的行業標準、技術手冊或通過整理研究文獻獲得。方法學還鼓勵使用激光雷達技術監測生物量,作為傳統測量手段的補充校核,以提高整體項目數據真實性和可靠性。
具體而言,項目減排量由項目清除量減去基準線清除量,再扣除非持久性風險之后獲得。其中,基準線清除量按照方法學適用條件等假定為零。項目清除量由項目生物質、死有機質、土壤有機碳等碳庫的碳儲量變化組成,減去項目可能因火燒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再扣除項目原有植被的碳儲量變化。非持久性風險主要考慮造林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自然災害導致已固定的碳重新釋放回大氣中。這個風險是依據歷史上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比例,并結合國際通用做法確定的。
方法學在附錄中包含了計算項目減排量的關鍵模型和參數,主要有:生物量異速生長方程、蓄積量異速生長方程、生物量轉換因子、生物量含碳率、死有機質與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土壤有機碳年變化率等。這些模型和參數的缺省值,是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國家或行業標準等,經過了科學的篩選和總結凝練,符合中國不同區域和森林類型的特點,提高了方法學的實用性和準確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