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是《歐洲綠色協議》的組成部分和核心,是對高
碳排放進口產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CBAM旨在彌補進口產品原產國的碳價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碳價之間的差異,避免“碳泄漏”(注:是指一個國家或區域實施了更嚴格的氣候政策,導致高碳產品以及相關碳排放轉移到碳減排要求寬松的國家或區域。)。CBAM 2019年被列入歐盟綠色新政,于2023年4月走完整個立法程序,正式通過。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就CBAM 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后認為,其對中國產業有三大影響: 從上游原材料端看,短期影響有限;從下游產品端看,長期影響不容小覷;從
供應鏈完整穩定性看,應高度防范出現供應鏈優勢企業外遷現象。為此,應從綠色采購、增加供應鏈碳排放強度評價,以及加大供應鏈碳排放信息披露力度三方面發力,強化中國綠色供應鏈建設。
一、CBAM的主要內容
設置了過渡機制。CBAM在時間上設置了過渡期,共計兩年零三個月,即2023年10月1日—2025年12月31日,過渡期結束后,2026年開始正式實施,CBAM將逐步降低免費配額,直到2034年全面運行后取消免費配額,全面運行。被豁免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ETS)機制內或相關聯國家,目前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以及5個歐盟海外領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