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一般要用40年以上甚至70年,而中國只有約30年時間。中國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歷史任務尚未完成的背景下開啟降碳進程的,而且
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降碳難度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說。
知難而進,勇毅前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之一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也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擘畫長遠,錨定目標,穩中求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
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諄諄叮囑:“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
低碳轉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