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
碳交易市場動態和公司降碳表現,滿眼數據、滿屏表格、滿腦子計算公式是常態。”馬懷軍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馬懷軍的“忙”是整個
碳排放管理行業火熱的縮影。《中國
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預計,全國碳市場完成發電、石化、化工、建材、
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民航等八大高消耗行業的覆蓋后,配額總量可能擴容到70億噸,覆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左右。此背景下,不少企業紛紛設立并擴充相應碳排放管理崗位,“雙碳”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天津市某化工企業員工介紹,其所在公司作為碳交易市場履約企業,此前只有1名專職碳資產管理師。考慮到碳資產的
金融屬性,未來公司可能需要50名專業人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