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碳管理領域的主流思路是將碳“價值化”,管理碳就像管理資產一樣。
馬懷軍解釋,每個被納入控排管理的生產單位都有碳配額,即經主管部門核定,企業被允許在一定時期內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的總量。隨著國家
碳交易市場建立開市,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被轉化為可買賣的商品,碳實現了市場流通。對于實現清潔生產的企業來說,若溫室氣體實際排放數據低于相應碳配額,便可將盈余部分拿到
碳市場交易;高污染企業則需要通過節能減排或在碳市場購買排放配額,將自己的碳排量控制在限定范圍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