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A:
1. MIT報告指出,IOTA使用了自己開發的哈希算法curl,但是curl算法的哈希值極易發生碰撞,于是就能偽造數字簽名。
2. 因為共識是由全網交易確定的,那么理論上來說,如果有人能夠產生1/3的交易量,他就可以將無效交易變成有效交易。另一方面,由于IOTA無手續費,所以沒有礦工激勵,IOTA面臨著拒絕服務攻擊和垃圾信息攻擊可能,就像不收物業費的小區,靠業主自治很難掃清不法份子。
3. IOTA引入閉源的中心化組件Coordinator來對全網交易進行檢查(例如雙花),如何有效移除Coordinator并建立一個具有良性激勵機制的去中心化「Coordinator群體」,IOTA還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Byteball:
由于主鏈算法和見證人發布頻率有關系,交易確認的時間是不確定的;由于Byteball基于關系數據庫來存儲數據,SQL語言過于緊耦合算法邏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yteball目前的擴展能力和速度。
NANO:
沒有被充分測試、缺乏同行評議,共識算法可能有嚴重缺陷的風險。例如,如果沒有足夠的法定人數投票來解決網絡沖突會發生什么?如果NANO網絡的某些部分長時間分離,當分離的網絡重新加入時會發生什么?重新加入的網絡是否會在不可避免發生的投票過程中癱瘓?這些問題都有待測試驗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