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Web1.0、Web2.0之后,我們邁入了Web3.0時代。Web1.0時期的主要特點是“讀”(reading), 用戶行為模式主要是對既有信息的搜索和瀏覽,代表公司包括國外的谷歌(Google)、雅虎(Yahoo)、網景(Netscape)和國內的新浪、搜狐、
百度等。Web2.0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寫”(writing),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發布個人信息和商品,進行更加充分的互動交流和交易,代表平臺包括國外的推特(Twitter)、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和國內的微信、微博、淘寶、抖音等。而在Web3.0時代,人類社會將進入萬物互聯、數字孿生的時代,其特點是“資本化”(capitalizing),在互聯網世界產生的數據和信息將會成為個人的資產和資本,代表公司還沒有出現。
當前,數據作為核心要素資源,雖然具有普遍的使用價值,但資產屬性還沒有充分體現。只有實現確權、流通和交易后,數據才會從社會資源轉變成可量化的數字資產,再通過
金融創新演變為生產性的數字資本,真正釋放其內在價值。從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再到數字資本的演進,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數字經濟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資本來源,這才是真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企業數據為例,通過登記確權、實現價值化的企業數據,可以轉變為企業資產,幫助做大做優企業資產規模,實現凈資產和融資空間的提升、資產負債率的下降。也就是說,企業數據增值可以推動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增加,實現現金流的改善,進而帶動地區稅源種類、稅收規模、生產總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新引擎。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需要做好諸多基礎性工作。
首先,做好企業數據確權工作,對數據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推動建立企業數據資產報表體系。按照不同維度,企業數據資源可分為管理數據、生產數據、應用數據三大類。其中,前兩類數據屬于企業自有數據,權屬較為清晰;第三類數據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但權屬往往存在爭議。成熟形態企業數據則可以分為原始數據、統計數據、數據產品。其中,原始數據未經加工,單位量價值較低且較為敏感;統計數據是原始數據經計算加工后形成的數據;數據產品是在統計基礎上設計出的企業征信畫像、產品質量
評級等,經過脫敏后可以對外提供。企業應按照不同維度建立數字資源管理報表體系,如數據地圖或數據字典,并明確主責部門和主責崗位,設立首席數字官,進行統一的數據資源規劃管理。
其次,實現企業數據評估入表,挖掘資產價值。在模擬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探索中,有兩個痛點問題。一是如何對數據資產進行準確評估。目前常用的定價方法有三種,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在沒有交易的情形下,只能用成本法定價,成本法的基礎是可靠計量;在有交易的情形下,可用收益法定價;在大量反復交易的情形下,可用市場法定價。三種定價方法相輔相成,可從成本法先起步。二是如何進行數據資產入表。可將不交易的數據資產計入無形資產、交易的數據資產計入存貨,但對于只交易使用權、不交易所有權的數據資產來說,可能更適合計入無形資產。國際上關于數據資產入表的探索較為滯后,建議我國在此領域進行持續創新。
最后,先試點后推開,穩妥推進企業數據開發利用試點工作。企業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很多領域尚無先例可循和法規支撐。為了穩健推動創新,建議優先選取數據資源豐富的國有企業或是在數據治理方面有一定基礎的中小企業作為試點,同時在會計、法律、評估等領域邀請頭部專業中介機構參與聯合創新。建議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基礎好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完善配套制度建設,待成熟之后再向全國推廣,逐步建立起更為廣泛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
目前,
北京金控集團旗下的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正在國資部門和經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進市屬國企的企業數據確權創新試點,通過先行先試,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樣板和數據創新應用場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