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逐漸成為了熱詞。什么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誕生在數字世界,依據數學算法來運行。數字經濟不能等同于互聯網經濟,也不是“互聯網+”那么簡單。我非常認同中國科學院王飛躍研究員的觀點: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是一種平行世界的關系,它是物理世界的映射,它們是一對孿生體。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也是一種映射關系,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也應該是一種平行關系,它有自己獨特的、與我們所熟悉的工業經濟完全不同的新規則。
底層技術
數字經濟的運行規則是算法規則。其實不管是
人工智能還是
區塊鏈,驅動它們的核心其實是各種算法,只不過一個是AI算法,另一個是密碼學算法而已。而要讓算法高效運行,就必須把它工程化為計算機代碼。在一個以“代碼”為通用語言的數字經濟世界里,經濟交易也代碼化、自動化、智能化了。代碼化的經濟交易,需要代碼化的記賬方法,代碼化的記賬方法需要代碼化的賬戶體系,代碼化的賬戶體系需要代碼化的貨幣。
2009年
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恰逢其時地給我們送來了分布式賬本,分布式賬本就是數字經濟呼喚的代碼化的記賬方法。分布式記賬方法的基礎,是密碼學賬戶體系,而密碼學賬戶體系里的記賬單位,則只能是
數字貨幣。無論是物理形態還是電子形態的法幣,都不可能把它計入數字賬戶里,更不可能把它寫入智能合約,讓它自動運行。
分布式記賬方法、密碼學賬戶體系、加密數字貨幣三位一體,不可分割。分布式記賬的特點:參與各方共同維護一個賬本,信息完全透明;相關事務的各種信息全部記在一本賬上,數據完全穿透。密碼學賬戶的特點:開戶無須許可、點對點交易無須中介、交易與清結算同步完成、無中心化記賬主體、賬戶私鑰即是權屬證明;數字貨幣的特點:本質上是計算機代碼、具有可編程性、依靠一套算法來發行,目前已經流通的數字貨幣屬于私人貨幣,交易零邊際成本。
時不時會有人問我:區塊鏈到底有什么實際應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想問一個問題:是先有互聯網還是先有“互聯網+”?我的意思是:如果沒有互聯網原生的、純線上應用的大發展,又怎么能夠說服傳統行業來做“互聯網+”?只有互聯網原生商業模式發展得非常強大,強大到對線下傳統商業、傳統
金融造成巨大壓力了,同時互聯網技術及商業模式打磨得也成熟了,才可能談得上“互聯網+”,“互聯網+”才能成功。沒有余額寶,商業銀行是不會有“互聯網+”的切身之痛的!同樣道理:應該是先有區塊鏈,然后才能有“區塊鏈+”(即區塊鏈與傳統行業的結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