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培育“4+6+4”產業集群,建設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鼓勵采用
低碳模式,做大做強智能家居、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健康醫藥四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支撐全市制造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壯大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激光與增材制造、新
能源、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設備、數字創意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區和未來產業先導區。到202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
2.構建綠色低碳工業體系。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按照省統一部署,及時發布并落實年度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深入挖潛存量項目,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嚴格落實省市“兩高”項目有關規定,加強市域統籌,支持重大和戰略性新興項目建設。到2030年,全市單位
水泥熟料
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8%以上,我市
鋼鐵、建材、化工、造紙、紡織等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推進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改造。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和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節能新材料應用,重點在化工、電鍍、印染、食品、線路板、造紙、五金加工、建材等行業推進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改造。推動互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傳統制造業科技附加值,實現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單位產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構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傳統制造業向綠色低碳方向升級,鼓勵使用綠色清潔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設備工藝。持續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升級,全面提升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
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作,建立綠色供應鏈模式,優先支持綠色工廠及綠色產品供應商納入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
5.打造綠色低碳示范工業園區。利用全市低效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契機,積極創建低碳工業示范園區,提高工業園區國土空間規模化集約化使用效率,預留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的載荷能力和電網結構,積極推廣綠色節能建筑,提高節能水平,降低碳排放強度,引導低效工業集聚區綠色低碳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