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運輸工具裝備
低碳轉型。加快推廣電動汽車、氫能汽車、液化天然氣船舶等新
能源運輸工具,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組織實施高效清潔運輸裝備推廣工程,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全面推進貨運車輛標準化、廂式化、輕量化,促進燃油客貨運交通智能化,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實施港口岸電改造工程,加快1000噸級及以上泊位岸電設施配套建設。加快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老舊船舶,適當發展集裝箱專用船和大型散裝多用船舶,開展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電動船舶等綠色智能船舶示范應用。“十四五”期間,新增公交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到2030年,當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
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鐵路單位換算周轉量綜合能耗與國家要求保持一致。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水運資源稟賦和鐵路運輸優勢,加快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 “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以鐵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完善工礦企業、物流園區、港口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岳陽港、
長沙港、常德港、衡陽港等港口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集裝箱鐵路進出港,實現與集裝箱“水上巴士”無縫對接,提升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加快城鄉綠色貨運配送體系建設,加大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實施力度。積極推動長沙、岳陽、衡陽、郴州、懷化等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推動長株潭國家物流樞紐共建共享。構建以長株潭都市圈為中心的“3+5”環長株潭城市群城際交通網。提高公共出行比例,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推進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統建設,推動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客運體系,支持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深化“市區、城鄉、村鎮”為基本框架的“全域公交”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公眾主動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十四五”期間,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力爭年均增長15%左右;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50%,到2030年,不低于70%。(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低碳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改造升級,開展“綠色公路”和“綠色港口”項目建設。加快新能源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加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服務區充(換)電設施全覆蓋。全面推廣高速公路等隧道、橋梁和碼頭智能綠色照明,推動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儲電設施。推廣智能網聯主動式公交優先系統,提升智能駕駛產業化應用水平。到2030年,民用運輸機場場內通用車輛裝備等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能源局、省機場管理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