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制定“兩高”項目管理目錄,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產能置換要求。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原則上能效達到先進值水平。深入挖掘存量項目節能減排潛力,積極引導開展節能診斷和清潔生產審核。強化常態化監管,嚴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未批先建、違規上馬。(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冶金行業有序達峰。深化
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禁違規新增產能。大力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和廢鋼煉鋼,加快建立廢鋼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廣使用轉爐煤氣和蒸汽回收、高爐渣余熱回收、富氧燃燒等節能降碳工藝。積極探索發展氫冶金。加快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體系建設。提高再生有色金屬深加工利用能力,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綠色
低碳新技術,推動有色金屬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建材行業有序達峰。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推動
水泥、建筑陶瓷和平板玻璃等企業對標行業先進能效進行節能改造,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鼓勵燃煤替代,推動燒結磚瓦行業規模化經營,逐步提高電力、天然氣消費比重。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生產、認證和應用推廣,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有序達峰。嚴格石化化工項目綠色低碳準入,嚴控新增煉油和煤化工生產能力。引導化工企業向化工園區聚集,推動企業轉變用能方式,推動蒸汽系統能量梯級利用、汽輪機改造,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推廣集中式供氣供熱,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石化化工與煤炭開采、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氫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到2025年,省內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5.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積極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鞏固和擴大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成果。打造新
能源與節能產業國家級產業集群,重點發展輸變電成套技術裝備、柔性輸電技術裝備、智能型風力發電成套系統等新能源電力裝備。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整車研發和整零密切協同,加速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發展,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引導整車企業開展氫燃料汽車技術研發與產業推廣應用。培育壯大裝配式建筑產業,重點支持裝配式新型一體化復合板材生產,鼓勵鋼結構裝配式施工企業與其他類別建筑施工企業強強聯合,建立上下游產業協作關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資委、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