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涉及的標準眾多、覆蓋領域廣,在建設過程中,應尤其注重各標準之間的統一和協調。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與
低碳發展處專家翁慧在近日舉辦的石化產業發展大會
能源與雙碳分
論壇上指出:“低碳標準體系推進工作,從生產流程、技術發展、生命周期、產業鏈條、
金融市場等多個維度統籌規劃,綜合考慮產品、裝置、企業、
供應鏈的
碳排放特點,也應注重與現有的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的協調配套。”
“立項前,要調研清楚是否存在同類型標準,避免重復或內容相互沖突;有國際通則的,應嚴格按照通則要求,并統一采用國標通則相關附錄數值;標準名稱要充分考慮適用范圍;及時關注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制定情況,體系、內容上下統一。”翁慧表示。
“《建設指南》明確細分了很多領域,但每個領域是否有一個牽頭單位來負責整體把控,怎樣對行業不同領域進行協調,又由哪個部門負責審核這些信息和標準,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為涉及的標準非常多,需要保證標準之間是統一的,不打架、不矛盾,各標準之間的協調,需要整體把控。”上述不愿具名的某央企相關研究人員說。
“目前,可能有多個部門在同一行業都制定了自己的標準,這樣就造成在使用時不知道選用哪個標準的問題。部門之間在制定標準時怎么去協調統一,怎么去更新、使用,接下來還需進一步明確。”陳志斌指出,“在標準的國際化方面,現在歐盟通過市場準入、產業政策等積極布局全球的標準制定。中國如何參與國際的標準規則制定,用什么樣的途徑、怎樣去完成這件事情,目前看來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