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各層級標準中均有一定數量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進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傳統
能源領域的國家標準共計900余項。在現有國家標準中,覆蓋計量、能耗限額、能源管理、節能技術評價等節能類國家標準390余項,現行強制性能耗限額與能效標準分別為112項和75項。
碳排放領域涉及計量、監測、核算、管理和評估等系列標準,已發布溫室氣體管理相關16項國家標準,正在修訂的標準30余項。
“實際上,行業內以前有很多老標準現在也都在沿用。但這些標準此前在制定的時候,可能更多地是從節能、環保角度出發的,并沒有提升到碳達峰碳中和這個高度。‘雙碳’目標提出后,就需要把現行的一些標準重新修訂和完善,再增加一些新東西,使其與碳有更緊密的聯系。要把這些標準都整合到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央企相關研究人員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宿忠民指出:“近年來,我國在節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
低碳利用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壓輸變電、智能電網、風電、光伏等方面實現國際標準引領。但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雙碳’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協調性、先進性都有待提升,標準與政策銜接、標準有效實施機制、標準國際化水平等還存在不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