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區塊鏈在
金融行業已經有零星業務落地的案例,但與萬億資產規模的銀行體量相比,這些落地的項目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完全無法和目前其概念的火爆程度相匹配。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受限于技術的不成熟等諸多因素。臧鋮認為,首先
聯盟鏈技術還不成熟,在效率、數據保密性、異常管控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金融行業為了自身業務的穩定性考慮,不能貿然大面積應用。其次,目前
區塊鏈應用領域未能形成有效的行業聯盟,因而不能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發揮出來。
他指出,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行業聯盟逐步建立,
區塊鏈技術將會改變金融行業業態。一方面作為基礎技術架構,區塊鏈將改變現有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服務模式,另一方面也將從信任傳遞、價值傳遞的角度,給傳統金融行業的組織形式、業務模式、資金流轉模式、客戶服務模式帶來深入的變化。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各大高校,針對區塊鏈的學術研究已經緊鑼密鼓展開,各大高校的區塊鏈研究室更是像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
以
北京為例,4月26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正式啟動。5月27日,清華大學又成立了區塊鏈教育與產業聯盟“青藤鏈盟”,并發布中國首個區塊鏈創新實驗平臺“青藤鏈”。
北京大學也不示弱,4月7日,北大光華區塊鏈實驗室正式成立。北大光華區塊鏈實驗室相關負責人指出,實驗室旨在為區塊鏈行業提供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導,做好區塊鏈行業的深入研究,推動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區塊鏈技術與監管科技的結合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