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
金融研究院近期發布的《
區塊鏈金融應用白皮書》指出,
區塊鏈技術目前在10大金融領域顯示出應用前景,分別是資產證券化、保險、
供應鏈金融、場外市場、資產托管、大宗商品交易、風險信息共享機制、貿易融資、銀團貸款、股權交易交割。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家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后發現,區塊鏈技術目前在金融機構真正落地的不多。
有利網風控中心總監王威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目前在網貸領域,基于信貸業務的深度學習和機器算法已經足以支持運營,而區塊鏈“目前還用不到”。“公司沒有布局區塊鏈,感覺區塊鏈與網貸業務聯系不大。”有利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就傳統銀行而言,第一財經發現,區塊鏈已經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同業業務等領域有相應落地。
浙商銀行信息科技部臧鋮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浙商銀行自2016年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經過大量研究與論證,對場景進行分析和篩選。在2016年末投產了區塊鏈技術平臺,并實現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字匯票場景,對區塊鏈進行了技術驗證和業務初探。
他表示,未來,浙商銀行將逐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供應鏈金融領域,結合特色的供應鏈金融與池化融資類業務產品,充分發揮區塊鏈傳遞價值的特性。浙商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推出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收款鏈平臺,專門用于辦理企業應收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轉讓、質押、兌付等業務,通過該平臺,可以將企業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
而另一家十分注重金融科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也將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推動的重要方向之一。 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周天虹在銀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指出,一方面招商銀行對區塊鏈有一些基礎性的技術方面的研究,另外在應用場景方面,招商銀行對區塊鏈在貿易融資方向已經做出一些探索。
他指出,去年1月份這個項目已經落地,招行系統內各家海外分行之間跨境的資金清算,截至去年年底的交易金額超過了50億港元。此外,區塊鏈在資產管理平臺方面也有應用,例如基于區塊鏈跨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相互協作完成的資產證券化(ABS),同業簽約平臺上已有超過20家金融機構,保證信息傳遞的安全、可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