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額與交易
碳上限和交易將首先由一個國家監管,因為它根據碳減排目標向行業分配總排放配額。企業獲得的允許排放上限是基于總配額,分配公式稱為“碳配額”。每年,企業通過碳減排或其他方式生產出多余的碳信用額度時,企業可以將這些碳信用額度與市場上碳配額短缺的企業進行交易。歐盟、韓國、日本、美國和中國都出現了碳信用市場。
碳邊界調整機制
除了國內對碳減排的規定外,
碳排放也被視為國際公平貿易能力的一部分,因為碳減排需要設備升級和綠色
能源,這需要更高的成本。歐盟和美國即將提出碳邊境稅,并確定國內產業的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式為碳排放量除以總收入)。如果所需進口產品的碳強度高于國內產品,則將對碳強度的差異征稅。這預計將在 2023-2024 年實施,并將影響
鋼鐵、混凝土和化肥行業等高碳強度行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