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m是銷毀量和發行量平衡模型(Burn-And-Mint Equilibrium,以下簡稱BME模型)的先驅,據我所知,這是目前唯一使用此模型的
數字貨幣(Factom提供的標準化服務可以用工作通證模型來交易,但是它們還是選擇了使用BME模型)。
與工作通證不同,在BME模型中通證通常是作為專用支付貨幣。但是與傳統的支付貨幣不同,服務的使用者并不直接向服務商支付享受該服務的費用,相反,使用者還要銷毀通證。
沒錯,消費者們要把錢銷毀掉。
消費者們銷毀通證是以服務商的名義來做的,也就是說服務商是為被銷毀的通證而工作的。
購買基礎服務的手續費以美元計價。例如,在Factom中,無論Factom(FCT)的美元價格如何,向Factom
區塊鏈上提交一個任務都要繳納0.001美元的手續費。
為了平衡掉通證的銷毀量,協議應該在一定時間內發行X數量的新通證,然后將這些新通證分配給服務商。如果在通證的發行期間,被銷毀的50個通證中有1個是以服務商A的名義銷毀的,則服務商A就可以獲得2%的新發行的通證。
我們要注意一點,X的值是可變的。只要X跟銷毀的通證沒有函數相關性(否則會讓銷毀的和新發行的通證產生一定的循環邏輯關系,這樣最終會背離BME模型的初衷)。
表面上看來,在BME模型中可能會出現服務商得到的報酬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但實際上如果整個系統的運行趨于平衡,它們就能夠獲得合適的報酬。
另外需要注意,在Factom的這個例子中,服務商與礦工扮演同樣的角色。對于基于ERC 20標準的通證,由于在
以太坊網絡中提取區塊的產生,被認為可靠性不高。然而,BME模型是可以用于ERC20通證的。
與工作通證模型一樣,BME模型也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在BME型區塊鏈網絡中,網絡使用量的線性增長會引起通證價值的非投機性線性增長。
我來舉一個例子,在市場上不存在投機者的前提下,我假設:
每月通證發行量:10,000個
每個通證價值:10美元
每單位的服務需要支出:0.001美元
系統處于平衡狀態,也就是說流通的通證數量是恒定的。如果每月銷毀10,000個通證,每單位量的服務花費0.001美元,如果每個月服務被使用(10,000*10)/0.001=1億次,則系統將保持平衡。如果服務的使用量增加了,一個月內銷毀了15,000個通證,通證總量就減少了,就會產生價格上漲壓力。在價格上漲的壓力下,單位服務量對應銷毀的通證量會減少,從而讓系統恢復平衡。
反過來講,如果單月服務使用總量減少,發行的通證比銷毀的多,通證總量增加了,就會產生價格下行壓力。那么單位服務量對應需要銷毀的通證量會增加,從而讓系統保持平衡。
BME模型假設消費者與服務商都不實際持有專用支付數字貨幣,相反,BME模型假設服務商只愿意持有通用貨幣。
在BME模型中,不要求服務商提供的服務為標準化商品,允許他們以自己認為合適的價格來給服務進行定價。
鑒于門格爾理論中講到的貨幣總是供應過剩,因此不存在用于計算非投機性價值的通用公式模型,但我們可以這樣概括: 如果銷毀的通證數量大于發行量,則價格上漲; 如果銷毀的通證數量小于發行量,則價格下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