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
以太坊的缺陷越來越突出,大量公鏈在近幾年應時而生,試圖在以太坊尚未成熟時實現彎道超車,成為
區塊鏈版IOS和安卓。
「以太坊現在想要升級共識算法,把PoW切換成PoS機制,那么這個時候很多社區成員的利益會受到切割,因為PoS是偏向于
token持有人的大戶,而PoW趨向于礦工,那么在切割的過程當中,既得利益者就會試圖阻礙。」在NULS聯合創始人冉小波看來,以太坊目前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修改任何主要技術都會面臨一定的障礙,而新入場的公鏈就能「輕裝上陣」。
目前,以太坊的競爭對手的切入點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主打高性能,聲稱能提供比以太坊高得多的TPS;第二個層面是主打低門檻開發,幫助開發者迅速學會如何開發
區塊鏈應用。部分公鏈著重某一個層面,但大部分公鏈兼有之,比如BUMO、NULS、阿希鏈等。
在第一個層面,這些公鏈主要依托更加靈活的共識機制(如DPoS及其變異體POC、RDPoS)、側鏈機制(側鏈承載應用,主鏈承擔資產路由功能)等辦法,提升主鏈的交易處理能力。
在第二個層面,這些公鏈大多會采用C++、JS、Java 等傳統開發語言、模塊化開發工具甚至
人工智能,開發者只需要1-2個星期甚至數天就能學會開發DApp,大幅降低開發者的開發門檻,借此吸引更多開發人員。
MATRIX首席網絡架構科學家李慶華在接受鏈捕手采訪時就表示,MATRIX希望通過人工智能對智能合約進行升級,使得開發者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輸入即可自動轉換對應的開發模塊,不需要具有編程能力也可以使用,開發者只需要配置好模型、選擇類別以及數據源存放處。同時,MATRIX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可以處理更加復雜的智能合約問題。
最具重量級的挑戰者當屬EOS,它采用了創始人Daniel Larimer首創的DPoS共識機制,已經在壓力測試中展現出每秒1萬至10萬筆交易處理能力,同時宣稱主網上線后交易0手續費,近幾個月的超級節點競選宣傳也是賺足了整個區塊鏈圈的眼球,其取代以太坊的野心可謂昭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