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用Sharding和Plasma技術后,
以太坊網絡最終將能夠每秒處理100萬次交易,并且有潛力每秒交易超過1億次。」在5月30日舉行的OmiseGO AMA會議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向外界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而在6月3日,Vitalik又來到
北京參加以太坊技術與應用大會,詳解Casper和Sharding技術工作原理。
在歷經大規模宣傳的EOS主網即將上線之際,Vitalik這段時間連續對外闡述以太坊技術進展和前景,很難說沒有感受到一定的危機感,以及試圖「安撫」各地開發者的意味。
毫無疑問,以太坊仍是目前所有公鏈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自Vitalik在2013年年末發布以太坊初版白皮書以來,其率先將虛擬機、智能合約等技術加入
區塊鏈的創舉直接將區塊鏈帶入2.0時代,使得區塊鏈的可拓展性和可開發性實現跳躍式突破。基于先發優勢和自身特性,目前開發者在以太坊開發的通證合約已經超過8萬個。而據本次以太坊大會官方統計,目前市值TOP200的
區塊鏈項目中,63個屬于以太坊系。
不過在本次以太坊大會前,以太坊已經陷入了持續大半年的質疑與挑戰之中。以去年12月加密貓引發的系統擁堵事件為始,以太坊的性能缺陷第一次大規模暴露在公眾面前。在加密貓流行的那段時間,以太坊等待確認的延遲交易每天保持在2萬筆以上,如果要確保交易被優先確定,用戶只能支付比以往高出近10倍的Gas費用,其擁堵程度可見一斑。
在目前階段,以太坊僅支持每秒15-30次交易(TPS),這與目前常用的互聯網應用TPS相差上百倍。面對以太坊主網TPS過低、交易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任何應用想在以太坊上大規模被使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