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CCER交易市場備受關注,但其發展卻歷經波折。201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核證指南》,確定了自愿減排項目的工作流程。2015年,國家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正式上線,CCER交易正式開啟。“運行兩年后,由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黃震說。
2018年5月,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恢復運行,存量CCER交易市場重啟,但增量項目備案申請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直至目前,再無新CCER項目進入市場,只有老項目在維持運行。
CCER交易市場為何還未能重啟?中國科學院國家遙感中心碳中和評價體系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碳中和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史寅虎表示,目前CCER領域最大的問題,是無論在技術應用方面還是適應行業領域方面,老舊方法學都無法滿足新時期國家核證自愿減排的需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完成老舊方法學的改進、改編等工作。
浙江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CCER交易市場涉及的項目類型較多,為達到嚴格質量標準,相關方法學和配套制度均需要重新制定。如何選取和管理項目審定、減排量核定中介機構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認為,盡管中國
碳市場覆蓋的
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盟兩倍,但其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只是歐盟碳市場的5%和1.3%。這說明我國碳市場在參與度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亟須從頂層設計上建立并完善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碳市場交易的長效管理機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