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快完善CCER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市場交易標準,優化配額規模測算,規范市場交易價格,進一步激發供需兩側企業交易積極性。同時,應盡快將建材、鋼鐵、有色等高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配額管理,發揮CCER重啟優勢,吸引更多企業自主自愿地參與CCER
需要制度先行。不論是碳市場、碳稅制,必須是制度先行,企業是按照制度來辦事,企業不可能先行。比如全國碳市場上線初期只有電力企業參與交易,其他行業還沒納入,這些領域的企業想和誰交易?如何交易?所以不論是碳稅還是碳市場,必須制度先行,要先建立制度
作為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創新制度,兩年來,全國碳市場運行取得了哪些成效?碳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有哪些挑戰和機遇?未來,金融與碳市場將產生怎樣的“碰撞”,如何借助碳市場推動金融創新?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總結中強調,下一步新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將移交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管理,要加強相關配套及測試工作,進一步完善系統相關功能,并做好全國碳市場下相關系統的統籌協調
全國碳市場自開市以來,每個交易日均有成交,其中一個特點是交易量隨履約周期變化明顯。履約期前交易量顯著提升,但在履約期結束后,市場總體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顯回落。因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保證和提升碳市場流動性,是當前市場發展關鍵的問題之一
近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持、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承辦的“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啟動會在環境規劃院召開。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副司長逯世澤,環境規劃院院長院士王金南等20余家單位的50余名代表參會。大家一致認為,當前碳市場擴圍
為全面落實全國碳市場政策,扎實完成第二個履約周期各項工作任務,4月26日,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落實全國碳市場政策2023年重點任務部署會暨碳核查啟動會,安排布置2023年全國碳市場重點工作任務,啟動2022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
下一步,隨著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制度不斷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數據獲取時效性和準確度提高,我們將積極研究如何由“事后分配”逐步調整為“事中分配”或“事前分配”的具體方案,盡可能提早向市場主體明確預期...
CCER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特定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是強制碳市場的有益補充,是推動碳市場深化發展
截至目前,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非臨近履約期交易清淡,市場活躍度較低;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暫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大量的企業和排放未被納入履約考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暫未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