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您看來加密資產的系統性風險主要體現于哪些方面?把握風險與數字經濟發展間的邊界需要注重于哪些關鍵環節?
季衛東:NFT幾乎不需要成本就可以撬動市場,這意味著它存在投機性、風險性。但從現實層面來看,經濟運作的前提就是融通,基于匯通天下的需求才有了
金融,因此包括NFT在內的無形資產存在著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潛力,甚至有可能通過NFT交易形成“第二次人口紅利”。
當然,也需要注意到NFT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例如去年年底全球最大
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之一FTX公司申請破產,發生了數億美元的虛擬資產被盜事件。這說明
區塊鏈并不是沒有安全漏洞的。因此在充分發揮NFT作用的同時,也應特別注意防范加密資產的金融風險。
具體而言,NFT可以繞開現實世界的法律審查,在全球范圍內瞬間完成點對點的天文數字交易,這是它最大的特征與優勢,也正因此,它會面臨著被用于洗錢的極大風險。目前國際組織有提出辨別NFT洗錢行為征兆的方法,國內也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判斷監管標準,例如對NFT交易平臺設置反洗錢注意義務。
其次,NFT存在金融資產的投機性風險。對虛擬不動產、數字藏品的炒作會加強金融投機行為,這種投機傾向強了之后會妨礙實體經濟,造成經濟的空心化。對此,中國在元宇宙的經濟發展中特別強調數字孿生,關注元宇宙基礎設施與實體經濟的關聯,使得虛擬經濟無形資產與實體經濟能夠存在制度層面的耦合點,真正做到“以虛運實”、“以虛強實”。
(作者:吳立洋,實習生李楊 編輯:李潤澤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