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一文中曾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以工業資本家為主的社會。”
套用馬克思的邏輯:互聯網產生的是以平臺企業家為首的社會。
這個邏輯推斷從以往的視角來看似乎無懈可擊,但在Web3興起的今天看,這個推斷便僅局限于Web2時代。
經過2021年的蓄勢狂奔,元宇宙從此前的“玩概念”到現在的項目落地,逐漸“脫虛向實”。
比如在2022互聯網大會上,騰訊開始疏通產業鏈,著手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阿里除去投資了國內知名AR眼鏡制造商Nreal外,還宣布計劃在2023年推出用于虛擬會議的增強現實眼鏡。
當然,這些都是基于產業角度。
對個人來說,在創作者經濟日益增長中,個體參與web3的門檻不斷降低,以Web3為底色的創作者經濟開始替代Web2。
隨著Web3、NFT、DAO和加密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冠疫情的爆發,創作者經濟也迎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受制于平臺的Web2轉向個人占據主觀能動性的Web3。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