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是政府部門、數字平臺企業、
金融機構、第三方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跨部門跨行業創新。王曉霞表示,多元主體間的交易成本高,有效推動多元主體的協作創新是探索碳普惠的挑戰之一。與此同時,交通碳普惠的條件與城市背景情況有關,要考慮人口狀況、交通基礎設施、城市交通出行特點、城市數字化基礎、社會活力等多重因素。
在
上海方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運營官任健看來,碳普惠落地過程中要做好頂層設計,包括碳普惠核算方法學和場景設計,并用數字化的方式量化居民相關行為的數據。數據源由不同主體掌握,行為數據的獲取是一個挑戰,尤其在超大規模城市中,數據源的獲取不只是技術挑戰,還需要多元主體的協調。此外,碳普惠平臺的可持續運行需要一套經濟機制。“平臺運營方鏈接個人主體,個人需要被激勵才有動力持續做碳普惠所鼓勵的綠色
低碳行為,對個人的經濟補償來自哪里?現在這些商業模式并不是非常清晰,仍在探索過程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