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碳普惠體系頂層設計,構建相關制度標準和方法學體系,搭建碳普惠平臺,選取基礎好、有代表性的區域及統計基礎好、數據可獲得性強的項目和場景先行開展試點示范,銜接上海
碳市場,探索多層次消納渠道,探索建立區域性個人碳賬戶,打造上海碳普惠“樣板間”。
王曉霞表示,我國提出的碳普惠和國外的個人
碳交易類似。個人碳交易的難點在于如何匯聚高度分散的個人減碳努力并加厚減碳權益。碳普惠的出口不是只有碳交易,“它可以有豐富的權益兌現方式,包括市場化方式和優惠政策,所以碳普惠本身是瞄準消費端的一種減碳方式或綠色
金融的手段,具有普惠性、
公益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