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全球互聯網和科技翹楚們對Web3.0的特征描述和我們如今對Web3.0的理解是一以貫之的,但是為什么十多年后的今天Web3.0才真正熱鬧起來,我個人認為和
區塊鏈技術的成熟不無關系。當年的討論更多是基于對互聯網底層創新乏力的抽象擔憂,但是對于互聯網的技術迭代往何處走并沒有具象描述。
這輪討論發酵于區塊鏈行業,關于區塊鏈的概念我們不作贅述,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區塊鏈:時代的恩賜與試煉》;這里我們只提及它的幾個關鍵詞:分布式節點、時間戳、哈希值、通證經濟、智能合約。
這種新型網絡結構及其生態特征“恰好”表達出下一代互聯網的若干特征——底層設施公共化(分布式節點)、應用輕量化(智能合約)、支持自傳播(通證經濟)、數據層獨立(哈希值),這里我們僅作簡單對應,實際上有更多交叉演化。至于“全影像”更多是顯卡等硬件和通信網絡發展的結果,如今被詮釋為“元宇宙”。
區塊鏈對網絡結構的改變會是根本性的,用一位IDC行業的前輩的話來說,20年前互聯網是跑在電話線上的,如今是電話(微信等應用)跑在互聯網上;區塊鏈看起來是跑在互聯網上的,未來恐怕互聯網會跑在全新的區塊鏈架構之上。唯有這樣的迭代,才能讓分布式架構的優勢充分發揮。所以Web3.0恐怕會是一種從物理層、傳輸層往上都煥然一新的全新互聯網結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