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圖片或者數字專輯無論怎樣打上“防偽編碼”,人們依舊可以復制它的數據,留作己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李玥儒認為:“
區塊鏈技術同樣不能從源頭阻止數據的復制,如果發生侵權事件,執法部門如何將虛擬交易賬戶的行為定位到現實中可加以管轄的法律主體,也是難點。”
NFT發行主體的資格問題,是業內人士關注的另一個核心議題。“誰來發?怎么發?中心化的發行與去中心化信任的目標是否有矛盾?發了以后權益怎么保障?如果發行主體由于經營不善等問題倒閉,后續的問題怎么解決?”李玥儒說。
“NFT的價值標的還不夠清晰,一部分從業者參與NFT概念的產品的投資,相當程度上源于對未來技術發展的樂觀預期。”李玥儒表示。
類似NFT的代幣,目前還涉及法律層面的風險。
上海澄明則正(
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慧磊認為,目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在我國屬于非法
金融活動,NFT則游走在灰色地帶。“如果NFT仍然以虛擬財產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則相關合同應當合法有效。如果NFT基于虛擬貨幣的屬性在市場上交易,則交易行為屬于違法。”此外,由于其稀缺性和難以定價的特征,要防止它成為洗錢、逃稅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