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項目平臺在海外聲名鵲起后,國內也逐漸告別了“踏空”狀態。2021年5月份,國內首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NFT中國”上線以后,國內玩家們在NFT領域的投資布局便開始加速,有著互聯網基因和先進技術的BAT等大廠先行,內容公司以及知名企業紛紛培育起自己的“NFT試驗田”,中小企業的發行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陸續出現。
業內從業者感慨“今年2月份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幾個新平臺出現,目前已有數百家,但從產品、運營與二手交易市場來看,可謂是良莠不齊”。
2021年中,阿里巴巴旗下數藏平臺“鯨探”發布兩款NFT皮膚“敦煌飛天”和“九色鹿”,國內的數字藏品市場逐步成長。南都記者發現,基于不同的成長環境,目前國內NFT市場正在尋找屬于自身的合規、合法、合適的發展道路,互聯網大廠、上市公司及中小創業企業以不同的方式構建數字藏品發行、交易平臺,并形成了差異化發展的競爭格局。
據南都記者統計,截至2022年4月,已有18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自身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基于流量、
區塊鏈技術、內容生態、運營能力、與文交所合作等不同稟賦搶占市場。除了阿里、騰訊、
百度、網易、京東、迅雷等互聯網企業外,部分網文、音樂、體育、游戲領域的數字內容平臺也正在加快入局步伐,如騰訊音樂、視覺中國、閱文集團、芒果TV、藍色光標、中青寶、湯姆貓、瘋狂體育等;部分傳統媒體公司如浙文互聯、華媒控股等,與各省文交所展開合作。AI公司、區塊鏈企業智度股份在搭建自己的元宇宙藝術社區后,與三七互娛合作計劃打造國內首家元宇宙展館……
此外,從2021各大廠商的NFT產業布局來看,各玩家都在結合自身基因和優勢打造NFT產品及平臺,主要瞄準的是C端用戶。不過,從網易星球與迅雷鏈表示將在NFT賽道為品牌IP提供整套解決方案來看,國內主流NFT玩家的視野也由C端向B端轉移。
背靠各大上市公司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尤其是互聯網大廠旗下的平臺,幾乎都以合規性作為底線,一方面底層技術基于
聯盟鏈,不允許跨鏈交易,采用PGC模式定期發布數字藏品,另一方面在平臺顯眼的地方標明“嚴禁炒作、場外交易等行為”,明確規定不支持二手交易,只有小部分開放了有限的轉贈功能。
而在中小新興平臺中,如唯一藝術、NFT中國、ibox、Hotdog等均支持二次交易,雖然市場活躍度較高,但合規風險較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