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序員的創世物語:區塊鏈的現在與未來
區塊鏈系統中的股權與貨幣
股權與貨幣
另一方面,現有的對
區塊鏈系統的估值模型也不是十分清晰。如果以一個去中心化公司的角度來看,其實比較簡單,只要估算一下市場規模,然后看一下這樣一個去中心化公司能夠占有的市場規模就可以估算出這個系統的估值。但是從稀缺性收藏性角度以及貨幣角度來分析,則可能需要摻雜一些其他的因素。美元的產生是美國政府抵押國債給美聯儲,實際就是美國的債務,大家持有美元是相信美國政府擁有償還債務的能力。任何公司都可以發行債務,蘋果公司的債券可能會比津巴布韋政府的債券更能被他人接受。
繼續區塊鏈系統是一家去中心化公司的假設,因為每個區塊鏈系統的貨幣是其
token本身,由于區塊鏈系統的所有運行規則跟利潤都在代碼中體現,因此在其能夠完成其基本愿景的前提下,其出現不可控因素的風險要低得多。
因此token在二級市場的價格,也許將其貨幣也就是債務屬性也附加上了。
比特幣這家公司有一個估值,但是其管理的資產規模可能要比其自身估值高出許多倍,但是由于比特幣的運行規則是公開透明無法被輕易篡改的,因此大家能夠接受。其實對于美元來說,也是相同的邏輯在,美國政府創造出的美元可能比美國政府值錢的多。由于比特幣系統中的貨幣跟股權都是token,因此其市值可能會比傳統銀行行業還要高。
單純的從比特幣消耗了
能源去衡量比特幣價值的角度考慮肯定是不恰當的,之前馬化騰在評論張首晟教授的教授的一次講演分享時提到,“張教授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及用生命對比很有意思。目前眾多公共區塊鏈消耗大量能源計算力生產虛擬數字幣到底算有等價物背書嗎?如按生命理論,應該很多生命系統會不斷演化淘汰。”比特幣巨大的能源消耗,實際是來源于其融資補貼,巨額的融資補貼提高了礦業的發展,也讓比特幣的市值更快的增長。但當系統達到平衡,即沒有挖礦獎勵時,比特幣計算所消耗的能源,本質上與Google服務器的集群、AI進行深度學習訓練所消耗的能源一樣,僅僅是一種成本上的消耗。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