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夠帶來數據的可靠性、交互性、共享性,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但從“條條”部門的角度出發,部分部門缺乏足夠的動力和決策能力來推動區塊鏈的應用。區塊鏈的基礎應用雖然能帶來數據的可靠性,但并非完全不可取代(除了在稅務、司法等少數領域)。區域鏈中的節點數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則數據可靠性越強。而用于基礎應用的區塊鏈,其節點集中分布在部門內部,“不可篡改”的可信度要打上問號。這種情況下,
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的安全手段相比,并不具備“碾壓”的實力,政府部門貿然采用區塊鏈架構很可能是不經濟的。而通過區塊鏈的跨部門深入應用實現數據交互性和共享性,部門所面臨的成本可能要比收益大得多。信息孤島之所以難以打破,根源在于部門本位主義與利益博弈[4]。部門決策者在考慮是否應用區塊鏈進行數據協同時,同時兼具政治企業家和理性經濟人雙重身份。其決策既追求部門利益,也要滿足個人理性。從部門利益角度來看,除了技術和設備投入,流程簡化或再造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還會涉及崗位甚至處室的裁撤和新設。比如,若財稅數據都是點對點結算,智能合約自動執行,那么財政部門編制減少將直接損害部門利益,在部門層面將受到巨大阻力。而部門的收益是數據協同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存在“冰山效應”的。安全性提升的效果在正常情況下藏在水面之下,很少被直接觀察到,只有當“不安全”發生時,安全性才凸顯出價值。可以說區塊鏈的“沒有價值”才是其價值所在,但也因此易被低估。從部門決策者理性的角度來看,在追求政績和政績競爭的驅動下,部門決策者要想使自己的晉升可能性最大化,就必須使個人在治理創新上的努力被上級政府所察知并被認可。
然而
區塊鏈應用于城市治理的成果表現為治理協同的高效性,是對“塊塊”內部的所有“條條”均成立的,無法凸顯出單一部門的作用,因此無益于晉升競爭,部門決策者并不愿意為此付出努力。因此,區塊鏈應用的快速鋪開,不大可能借助于部門自覺或自決,而必須依靠地方政府的頂層設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