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作為現實世界的平行數字世界,不僅需要與現實世界實現信息維度的閉環,而且需要實現與現實世界價值維度的閉環,實現二者鏈接的價值載體就是央行
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和全球穩定幣(Global Stable Coin,GSC)。CBDC是中央銀行基于互聯網、
區塊鏈、
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發行的、具有現代貨幣本質屬性的數字貨幣。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的報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86%的央行正在積極探索CBDC,雖然其中大多數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不太可能發行它們的CBDC,但有相當一部分央行正在向前邁進:大約60%的央行正在進行數字貨幣的實驗,而14%的央行正在推進CBDC的開發和試點項目。現階段CBDC主要用于境內支付,不需要多方記賬,因而大多并沒有全面采用
區塊鏈技術;同時CBDC的研發、試點和推廣還處于早期,因而還沒有寫入智能合約[13]。但是,隨著對CBDC跨境支付和智能貨幣的需求提高,CBDC采用分布式記賬和寫入智能合約是大勢所趨[14]。CBDC的安全性和法償性是其最重要的優勢,當CBDC采用分布式賬本記賬及寫入智能合約后,將會成為鏈接元宇宙和現實世界的重要價值工具。
現階段鏈接元宇宙和現實世界價值維度的主要方式是GSC。GSC是非公共部門基于區塊鏈發行的、與法定貨幣價格保持錨定的數字貨幣。根據GSC保持價格穩定的模式,可分為基于抵押經濟體系的GSC和基于“算法央行”模式的GSC。基于“算法央行”模式的GSC保持價格穩定的方式同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需動態平衡的方式基本一致,其進步意義在于借助代碼實現這一過程的自動化和程序化,通過代碼買賣基礎貨幣以實現價格穩定,但存在的缺陷在于這種模式的穩定幣共識程度較為薄弱,很容易淪為資金盤和龐氏騙局,但在2021年形勢發生了一些改變。盡管在2021年出現了Terra、Ampleforth、Frax等現象級算法穩定幣,但基于抵押經濟體系的GSC仍然占據主流。
根據基于抵押經濟體系的價格穩定模式根據抵押資產是否上鏈又可分為鏈上抵押模式和鏈外抵押模式。鏈外抵押模式的資產并不上鏈,抵押資產被存托于區塊鏈下的商業機構中,以美元、歐元、英鎊等資產為主,其中美元資產的市場份額占了95%以上。備受關注的全球穩定幣Diem也是基于這種模式。現階段主流的鏈外抵押穩定幣包括USDT、USDC、GUSD、PAX、TUSD等。鏈外抵押模式能否有效取決于儲備資產是否實行透明嚴格的定期審計,以保證抵押資產足值,當出現擠兌時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此外,用戶規模和信任度、穩定幣發行量等也是影響鏈外抵押模式的重要因素。
鏈上抵押模式全程人工參與較少,基本基于代碼與算法完成,用戶可實時清查抵押資產,事實上構成了開放式
金融范式下的商業銀行。由于技術、商譽、治理等層面存在較大壁壘,基于鏈上抵押的GSC項目頭部效應較強,代表性項目為Maker DAO Dai、Havven、Augmint等。用戶基于智能合約生成各自的抵押債倉(Collateralized Debt Positions,CDP),在系統中沒有傳統資產交易中的中央交易對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ies,CCPs),因而不存在中央交易對手風險。用戶使用MakerDAO Dai進行借貸的流程如圖1所示。
鏈上抵押模式的難點在于其抵押資產(以
以太坊為主)的價格也在時刻地變化與波動,并且抵押資產價格上升與下降具有不對稱性:當抵押資產價格上升時,相同的抵押資產會生成更多的穩定幣,同時抵押經濟系統會提高借貸利率以抑制穩定幣的過度投放;當抵押資產價格下降時,如何保證抵押經濟系統的價格穩定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有兩個舉措,第一個舉措是超額抵押。MakerDAO Dai采用超額抵押模式(現階段超額抵押率為150%),當抵押資產的市場價格下降時,Maker系統根據實時盯市的代碼運行,會對抵押資產進行拍賣以維持Dai相對于美元的價格穩定。但是,如果市場發生黑天鵝事件,導致抵押資產的價格急劇下跌,基于算法的拍賣機制趨于無效,因而需要引入第二個舉措——“引入系統的權益所有者”予以補充。以MakerDAO Dai為例,系統中除了存在Dai這種穩定幣,還有代表系統權益的通證——MKR,MKR的持有者作為MakerDAO的權益所有者行使“最后買家”(Buyer of Last Resort)的職能。MKR持有者除了分享系統的經濟收益(用戶借貸利息收入扣除運營成本),還享有治理權、決策權和投票權,在MakerDAO的
社群治理中,每個MKR代表一票。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抵押資產價格出現急劇下跌時,MKR持有者可進行社群投票決定是否啟動全局清算。當MKR投票啟動全局清算時,將中止CDP的創建和操作,給看護機(Keepers)一段時間去基于固定喂價處理Dai和CDP持有者的對應索償,由MKR持有者充當MakerDAO經濟系統的“最后買家”。MKR同樣可以在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Over-the-counter,OTC)進行交易,其價格反映了市場對該項目的估值與定價,MKR的價格波動同樣起到了Dai系統的風險管理和定價作用。MakerDAO Dai經濟系統維護價格穩定的方式如圖2所示。
截至2021年8月,GSC總市值已超過1160億美元,2021年第二季度的交易量已超過1.7萬億美元,已成為現階段元宇宙和現實世界鏈接的重要價值維度。隨著USDC發行商Circle向SEC提交上市申請,GSC的市值規模和交易量將進一步增加,并在CBDC采用分布式記賬和寫入智能合約之前主要承擔兩個世界價值鏈接的職能。隨著全球范圍內CBDC推進的加速,以及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等全球基礎設施的推進,CBDC和GSC將構成兩個世界價值維度鏈接的公私合營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