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互聯網路線”發展元宇宙的三大弊病,元宇宙生態發展的越深入,則會顯現得越徹底。基于
區塊鏈構建元宇宙的第二條路徑則可有效解決這些弊病,構建一個自由的數字平行世界,具體而言:
第一,基于區塊鏈路線的元宇宙系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這個系統屬于所有用戶和為該系統做貢獻的組織、個人,而不是任何互聯網平臺和主權國家的附庸,代表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相比于鏈政經濟的“集權—分權”治理模式,元宇宙提供了一種主要依靠市場要素驅動的治理模式[8]。
第二,基于區塊鏈路線的元宇宙可實現數據的確權、定價和交易,實現將數據納入到生產要素中,構建一個以數據為第一生產要素的虛擬平行世界。區塊鏈作為一項數據治理技術,可從源頭實現對數據的確權,在數據脫敏的前提下通過隱私計算獲取數據的使用價值,并在二級市場通過流轉交易形成市場價值[9]。
第三,基于區塊鏈的核心數字資產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形成廣泛共識,基于區塊鏈路線的元宇宙可通過跨鏈解決互操作性問題,可避免形成“元宇宙孤島”。自2020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上市公司和對沖基金開始大量持有
比特幣頭寸。截至2021年3月,根據Bitcointreasuries數據,已經有42家公司持有135萬枚比特幣,占2100萬比特幣供應上限的6.43%,價值約為650億美元。2021年2月加拿大批準全球首只比特幣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2021年6月巴西區塊鏈投資公司QRCapital的比特幣ETF在巴西證券交易所交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也在研究批準比特幣ETF,其中既包括區塊鏈投資機構,如Winklevoss、Solidx、BitcoinInvestment Trust、VanEck等,也包括VictoryCapital、Simply、Ark、Invesco等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銀行。
事實上,隨著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規模增大,認可度逐步提高,其表現出較強的風險——避險二元特征,傳統資本進入加密資產的速度也逐漸加快[10]。2021年6月,巴塞爾委員會(The Basel Committee)發布咨詢文件《對加密資產風險的審慎處理》,其中第一組加密資產包括通證化傳統資產、具有有效穩定機制的加密資產,銀行資本要求為至少等同于傳統資產,穩定機制有額外要求;第二組加密資產包括比特幣,必須遵守新的審慎資本約束,即1250%的風險權重。盡管巴塞爾委員會仍然將比特幣作為風險系數較大的資產,但從歷史演進層面而言已是巨大進步。
與此同時,Polkadot、Cosmos、Nervos、Conflux等主打跨鏈的
區塊鏈項目取得快速發展,公有鏈體系日益健全完善,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支撐日益堅實。在區塊鏈層面解決了“區塊鏈孤島”問題則意味著在元宇宙層面解決“元宇宙孤島”問題。
總而言之,基于區塊鏈構建元宇宙是更加符合元宇宙本質的發展路徑,這一路徑在長期也更具前景,但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巨頭在元宇宙生態中毫無建樹。事實上,互聯網巨頭是元宇宙生態的重要貢獻者,在底層技術、流量入口、場景搭建等方面都有難以替代的作用。只不過就長期而言,互聯網巨頭意圖壟斷元宇宙的設想無法實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