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歐元的典型特征和技術路線有別于傳統貨幣,若設計和使用得當,可顯著改善歐洲的支付體系,促進
金融和數字經濟的創新與發展。除此之外,數字歐元或可給國際金融體系和貨幣體系帶來影響。
一是增加商業銀行“數字化擠兌”風險,需通過恰當的設計方案來有效應對金融脫媒和融資來源的波動。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若所有15歲以上的歐元區公民將3000歐元銀行存款轉換成由歐洲央行控制的數字歐元,歐元區總存款(包括家庭和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將減少8730億歐元(即8%),歐元區銀行的平均貸存比(LDR)將從97%提高至105%,尤其是希臘、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小國面臨的沖擊更嚴重。該報告表明,數字歐元的可獲得性將提高銀行存款向數字歐元轉移的速度和潛在規模,導致銀行由零售存款組成的穩定資金減少,進而影響銀行向實體經濟提供信貸的能力和市場中信貸的配置效率,由此會引發“數字化擠兌”和“金融脫媒”,進而或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數字歐元還可能改變商業銀行的融資結構。“數字化擠兌”將導致銀行存款資金下降,迫使銀行更多依賴市場融資,進而增加市場融資的成本和不穩定性,降低銀行凈穩定資金的比率(NSFR)。針對上述金融脫媒和融資結構改變等問題,數字歐元報告提出,可通過建立分級回報制度、設置用戶持有量上限等措施,來減輕數字歐元對金融穩定性的沖擊。
二是數字歐元的出現可能導致他國貨幣被替代。數字支付的低成本和便捷性降低了貨幣切換的成本,加速其被公眾接受的速度,數字歐元的支付手段和儲存手段產生的網絡外溢效應將加速這一趨勢。數字歐元的可獲得性可能使得貨幣不穩定和經濟基本面疲軟的第三國貨幣全部或部分被替代,導致數字歐元逐漸成為當地的支付手段、儲蓄方式甚至是記賬單位,即“數字歐元化”。一方面,“數字歐元化”對非歐元區國家貨幣主權構成威脅,甚或引發海外政府的不滿和政治緊張局勢;若沒有恰當的設計和保障措施,貨幣替代還將提高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對稱性,增加外匯管制和防范資本流動風險的難度;此外,數字歐元使用產生的交易數據是重要的戰略資產,若被非本國政府掌握并惡意利用,將嚴重威脅國家和人民財產的安全。但另一方面,從歐洲內部來說,數字歐元可以加速歐盟成員國對歐元的使用,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促進歐洲整體經濟增長和數字技術創新。
三是改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貨幣投放效率。歐洲中央銀行突破了當下各國央行
數字貨幣實驗暫不計息的謹慎思路,在數字歐元報告中其提出了分級計息系統。有息數字歐元作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打破了現金利率為零的限制,為央行提供了直接有力的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具體而言,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數字歐元的利率來調控銀行存款和貸款利率,直接傳導至持有數字貨幣的家庭和企業,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此外,數字歐元有助于提高貨幣投放效率。傳統意義的貨幣政策通過一系列傳導后,極有可能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個體影響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數字歐元的可編程性則使得央行了解每一筆交易支付、具體用途、使用情況等貨幣流轉信息,有利于精準控制經濟體中的貨幣供應量,從而對居民儲蓄和消費產生影響,提高貨幣政策的準確度、有效性、時效性。但考慮到數字歐元的個人持有量存在上限,央行現金和數字貨幣資產總額相對于銀行存款規模并不大,數字歐元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將十分有限。
四是短期難以撼動美元霸權,長期將加劇國際貨幣的競爭。根據SWIFT的統計數據,美元在國際結算、資產儲備與外匯交易使用中長期占有絕對優勢,歐元穩居第二位。美國利用美元霸權地位征收國際鑄幣稅,控制全球跨境支付系統,頻繁實施金融制裁,早已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不滿。有觀點認為,數字歐元的出現或可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改寫全球儲備貨幣格局,沖擊各國貨幣主權。但實際上,歐元的國際作用更多取決于歐盟的國際貿易規模、經濟政策的穩健性、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際貨幣使用慣性等因素,短期內不會因為數字歐元的發行撼動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位置。這種觀點更多是基于政治訴求而非經濟金融規律。
值得關注的是,現有貨幣體系格局將在長期發生漸進式調整,領先發行的數字貨幣在國際貨幣競爭中占據優勢,并可能加劇國際貨幣競爭。2019年11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指出,新的貨幣競爭已經到來,這次是央行數字貨幣的戰爭。2021年7月,布蘭迪斯國際商學院切凱蒂教授甚至將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競爭比作一場“軍備競賽”,若一國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方式,他國可能會陷入本國貨幣需求暴跌或金融機構資金外流激增的困境,從而可能導致各國陷入爭相研發數字貨幣的囚徒困境。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數字人民幣(6.4368, -0.0069, -0.11%)、數字歐元、數字美元、數字日元等主流貨幣逐步進入測試和使用階段,數字貨幣競爭將日趨激烈。這場“新型貨幣戰爭”甚至可能顛覆世界金融格局,重塑國際貨幣體系。未來貨幣體系可能出現三種情況:最保守的情況是維持現狀,一個大國或者
聯盟發行的CBDC占據主導地位,其他國家的CBDC起輔助作用;中間情況是形成基于多國CBDC網絡,并由公共部門提供一籃子合成霸權貨幣;最激進的情況是形成區域性的數字貨幣區,由官方或者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之間相互競爭。顯然,數字貨幣的出現增加了國際貨幣競爭的維度,國際貨幣體系演變注定是一個漫長且不確定的過程。
作者 | 鐘紅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馬天嬌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