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分布式多節點去中心的技術,
區塊鏈要在行業
聯盟鏈的形態下才最能夠發揮自身全部價值。但目前區塊鏈在
金融領域未能形成有效的行業聯盟,這也是目前該技術對金融業生態影響有限的重要原因。”臧鋮表示。
雖然中國目前已有一些銀行開始采取聯盟策略,如招商銀行加入R3金融區塊鏈聯盟,微眾銀行、平安銀行、招商證券等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
深圳),但這些聯盟在覆蓋面、推廣速度、連接緊密度上都還有待加強。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只是在一家銀行內部進行
區塊鏈技術應用嘗試,那其實我原來的技術就可以,何必使用區塊鏈技術呢?如果你要用區塊鏈技術把多家銀行、支付機構等連接起來,那規則要如何制定,權利義務、利益該如何分配?此外,如果全部直連了,那銀聯、網聯存在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北京地區某銀行科技部工作人員表示說,“至少目前監管要求各銀行之間是不能直連的。”
雖然目前對
區塊鏈應用的探索還不成熟,但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金融從業者都認為,這項技術未來對于金融業一定是有重大影響的,一些金融機構的中介角色將被替代,監管部門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金融系統中的一些中介角色可能被替代,尤其是在支付結算、交易單證操作等領域,原先金融機構作為中介角色獲得的收益因此減少。但同時,客戶也會產生新的需求,這些都需要機構去挖掘。”花旗銀行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總經理裴奕根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